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07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现状、原因的分析,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高职实践教学与高职教育的目标及社会需要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对策。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个面发道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上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这一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育要突出技能训练,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显然,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一支 能讲会做、实践能力强的教

2、师队伍是行不通的,因此,高职教师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 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小能简单地理解为动手能力,而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是指教师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践,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进行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其提升与技能的掌握不同,不能通过短期的训练而拥有,而必须通过长期的实践而获得。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因此和普通高校教师相

3、比,高职教师尤其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来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特殊需求。高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内容有: 第一,要具备基本的、系统的行业和职业理论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把行业、企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融入到日常实践教学中。 第二,教师定期深入本行业企业一线,了解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和本专业前沿技术及工艺,进而积极重构理论知识体系和专业实践能力结构,将高职改革与发展和行业结构的调整紧密地结合起来。 第三,教师应该完全理解实践教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具有研制适用于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新设备的能力,从而不断完善实践、实训条件,同时技能上要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高级工以上水平。 二、高职院校实践

4、教学现状及原因 (一)人们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职业技术学院,由于其前身的办学条件不足,加上办学人员历来所形成的办学思维定势和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在办学实践中,仍然沿袭以前那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模式。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把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放在主要地位,而把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理论知识传授的补充形式。表现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是仍有部分高职院校使用的专业教学计划,理论教学时数偏多,专业技能课学时偏少,带有明显的成人高等教育、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痕迹,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缺乏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二)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高职实践教

5、学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科班出身的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生产一线的体验和经验,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二是后取学历或非本专业学历的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欠缺;三是来自企业和生产一线的教师,虽然拥有生产一线的经验,但是教学设计能力欠缺。总体来看,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现场教学设计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都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要求。有些教师知识老化,技能单一,对新知识、新内容、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了解甚少,缺乏现场经验。“双师型”素质教师的缺乏,使得这类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难以凸现。这些因素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

6、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其质量也难有保障。 (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薄弱 实验室装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是不少高职院校的普遍状况。有人把这一现象比喻为:“缺粮断奶。有些职业技术学院,除少数传统专业外,多数新开设的专业因资金短缺,实践教学条件远跟不上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有的高职院校的一些专业不但校内实习实训场地缺乏,而且校外也缺乏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其结果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与关系,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如此一来,不但实习单位的性质各不相同,与实习目的要求有所偏离,而且点多而杂,难于管理。有的单位碍于情而,即使勉强接受也是应付了事,难有真正的收获。 (四)企业对学校的实践教学

7、支持力度不够 2013年暑假,我们开展了一次以企业为主并针对校企合作中的主要问题的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调查范围为佛山、广州等地150家中小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150家企业仅有66家与高职院校有不同形式的合作,70%的被调查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在其中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浅层次的合作上。 (五)对实践教学的评价不科学 从高职院校对教师评教的内容上看,一直沿用一般院校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

8、科考试成绩、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论文发表的数量来评判教师的好坏,缺少对学生具备的岗位实操能力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估。这种评价标准容易把教师的成长引入误区,形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论文的发表,忽视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局面。 三、培养和提升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 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欠缺严重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教师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采用多种途径引进人才 学校需要一些已经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多途径引进人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

9、要途径。引进企业中具有较强工作经验、实践能力的专家教授来校任教,他们掌握着专业领域最新的动态信息、最新知识、最新技术,这些知识是在短时间内很难获得的。 从企业不断的引进人才可以避免实践知识的落后,使学校的教学跟得上科技的发展步伐。从企业引进的专家教授还可以对其他实践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技能的培训,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促进教师整体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聘请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讲座,与教师沟通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还可以请企业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实践

10、培训,全面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定期派教师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直接接触工作实际,边实践,边学习,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管理信息,把行业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这对于那些毫无实践经验,从校门到校门的教师来说,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对于那些已经具备一定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也要不断的进行实践方面的锻炼,才能确保知识的不断更新。 (三)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的方式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学校投资相对较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专业教师授课时间和实习锻炼时间发生冲突,尤其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尤为突出。教师如果授课,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实习,更别说挂职锻

11、炼;教师如果到企业去学习,专业课的授课任务又没有保障。建立校内实训室是解决这种矛盾的较好方法。学校根据专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实习工厂或模拟实训室,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教师可以到实习厂或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通过实训室的实习,教师的实践能力将会不断提高。由于校内实训室在时间安排上可以机动灵活,解决了校外实践时间紧的难题。 (四)聘请企业的专家教授兼职教师 国外的许多职业学校都聘请了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为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兼职教师的聘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校内教师实践时间难以保证的难题,同时最重要的是这些兼职教师会带来行业最新的技术和信息,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工作实

12、践,紧跟行业的不断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具备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因而聘用兼职教师的综合效益较高,是解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能力较差的重要途径。 (五)建立科学的教师培训和考核激励机制,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需要以人为本,激发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建立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估与职称评定、岗位聘用、教学名师评选、教学评优、奖金福利等挂钩。专业职称评聘时,既要重视第一职称教师系列职称的评定,又要完善第二职称如“会计师”等的评聘,充分考虑教师任职资格的特殊性,积极聘用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并优先推荐这类教师

13、参加教学名师的评选。教学评优要注重和加大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估。把实践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岗位聘任的首要条件。在薪酬待遇上向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创造突出业绩的教师倾刹。对在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自主研发、指导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六)建立高职特色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标准,引导教师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从高职院校对教师评教的内容上看,一直沿用一般院校的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和论文发表的数量来评判教师的好坏,缺少对学生具备的岗位实操能力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评估。 这种评价标准容易把教师的成长引入误区,形成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论文的发表,忽视自身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的局面。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标准,营造重视技能、学习技能的氛围,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自觉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论 总之,通过各种渠道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能力,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促进专业更好的发展,使高等职业学校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也是高等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