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25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过热的思考与教育改革 摘要:我国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具有终身学习本领和应付复杂变化环境的,能从事会 计实务、会计教育和会计研究的创造性人才。高校应该在正确的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完善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能满足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 当前社会上会计专业人才奇缺的现象已基本得到改善,会计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短线专业转化为现在的长线专业。但这并不说明市场对会计人员已无需求,而是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从过去简单地数量的要求转化为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

2、。知识经济时代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会计人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与会计相关的高职高专的建立可以说是“ 一哄而上”, 而且从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来看基本上大同小异,专业设置无特色,专业课程设置重复,导致竞争加剧,相对饱和。 2、由于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含糊 ,专业设置过于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与实际应用联系不足,主要体现在:专业设置重复,专业课程之间内容衔接混乱;过于偏重“ 填鸭式” 的知识讲授,而不重视会计模拟和案例教学。 3、高职高专在会计教育的实践环节与企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接触联系松散,没有形式固定

3、长期的合作关系和联系机制,使高职高专会计教育与实践环节脱钩 , 未能形成个良好而持久的运行机制。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改革问题 2.1 培养目标改革 近期会计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好,能够胜任并履行其职务与责任的现代会计人员,要完成从“账房先生”到“创业人才”的转变,即将“创业”作为学生教育的目标。还要完成从“全才”到“通才”的转变,即注重通用会计人才的培养。其内涵包括三方面:(1)专业思想稳定,职业道德高尚。(2)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及相关学科知识。(3)应用型和外向型是其主要特征。既要通理论,又要会实际操作:会处理会计业务,能参与经营管理

4、决策,胜任独立审计工作,拿起笔能写出财务分析报告,打开计算机能输入输出会计信息等等。 2.2 专业设置改革 1、 目前我国会计考试的专业设置,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界限划分过细、过窄、过分强调专业特征和实用性,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单一,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要求不符。受部门分割办学的影响,许多高校除设有会计学、审计、企业理财等专业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不规范的专业或就业方向,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牺牲通才教育和智力开发为代价的。 2、专业设置需更加灵活,保证能及时适应社会的需求,师资的调配要灵活 。为服务于总体目标,师资的知识结构应向应用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机构设置应以松散型为主。不能某部门

5、、某教师只限于某一个专业的教学。 从以上讨论的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目标和专业设置来看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应立足自我,发挥优势,适应目前市场形势,“ 全面发展,尖端放电” 。 2.3 教学方法改革 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的原则是注意新方法的实质效果而非表现现象,以及成本效益的考虑和时间限制。可行的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但就教学方法来讲,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启发式教学法不是单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观念,是各种教学方法的总称。 随着教学方法

6、的改进,考试内容也应改进,要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要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能力的试题。答案可以有唯一解,也可以有多解,只要学生分析得有理有据。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改革 1、目前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我们面临的迫切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这是基础;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包括知识更新要求在内的智力素质。 2、积极进行教育研究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注重科研是教师具备创新活力的必备条件,积极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实现“经验型”向“创造型”转换,其根本出路是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一体化。为此,学校应当对教师

7、的教育科研任务提出一定要求,以便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育科研。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主要有:帮助教师树立高度的自信心。注重教师培训和知识更新。创新并非异想天开,而是在广博的基础知识之上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运用创造思维,举一反三,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教师自问自省。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提问,发表不同的意见,以促进学生和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就业方向的改革 1、积极主动建立学校与会计市场的沟通与联系机制。 建立学校网页。 由专业教师与外界和校内学生进行对话;与间接;的中介机构( 如人才市场、猎头公司) 建立联系和信息交流;与毕业学生、企业管理人员、专家学者保持信息互动,增强学校对新事物、新形势、新需求的了解。 2、提高高职高专毕业证的含金量。 由于目前会计职业市场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差别趋势。学校应该注重在某细分市场上大做文章,充分发挥优势。重点出击。如地域差别化,导致发达地区会计人才缺乏 ;人世效应,导致外企会计应用人才紧缺等等。 3、采用“ 订单式” 培养模式。首先要做好与会计职业界的市场沟通,然后根据其要求决定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师配置, 培养出学生再输送到市场。 把会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资格证书要求紧密衔接。这样做对培养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