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349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鼓励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所涉及的内容小至一日三餐的饮食文化,大至战争、和平和发展的世界热点;既有对真、善、美的讴歌,又有对假、恶、丑的批判;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无怪乎一位老语文教师曾说: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如此丰富鲜活的内容,不正是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结合所讲内容,结合实际,采用各种形式的鼓励来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空间大舞台吗?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动听的音符,每一句话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次语文课堂教学都是由这些跳动的音符汇聚而成的大乐章。这里每一串音符都可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可以由“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2、世传吕览,司马迁受腐刑而著史记”这一类的史实中,来鼓励逆境中的学生奋发图强;可以由岳飞的“精忠报国”来鼓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由勾践的卧薪尝胆、项羽的破釜沉舟来鼓励学生立志;可以由陈子昂的十八岁开始读书,最后初唐著名诗人的事例来鼓励学生一时的成绩不好并不证明这一辈子就永远不行;也可以由孟子的“谦受益,满招损”来鼓励优秀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用作鼓励的语言既包括不胜枚举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名言,也包括取之不竭的“大器晚成”、“人定胜天”、“逆境出人才”之类的中国古训,鼓励更离不了作文教学这块思想感情教育的主要阵地:这里有对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集体与个体等哲学范畴的分析,更有

3、对是非观、人生观、诚信观等道德伦理的辩证与颂扬,还有对诗词、小说、散文、剧本等各种美的艺术的赏析 几句微不足道的鼓励的话语,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美国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曾经对小学生搞过一次“所谓”的智力测验:随机在同一所学校的各个班级抽取几位学生,故意对教师说,这些被抽到的学生是班里最有前途的学生,并要求教师注意长期观察,但不能够告诉学生本人。8个月后,人们发现,这些学生的智力和学习成绩真的比其他学生进步快。非常明显,实验者提供的假信息,引起教师对学生产生了很大希望,教师或明或暗地、有意无意地就会以各种方式来鼓励这些学生,而学生就会按照老师鼓励的方向来塑造自己,最终获得成绩和智力的提高,这

4、些暗示性的鼓励才是推动学生努力的关键因素。 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并不是由假信息诱发出来的,而是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实际观察而获得的确切信息引起的。教师可通过直接观察、查阅档案材料、听取其他师生的反映等途径而获得有关学生的各方面信息,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对学生的发展做出预料或预想,从而对学生形成希望,以各种鼓励的方式将这种希望传递给学生。青少年学生思维活跃但尚未成熟,极易受父母、师长等长辈的影响。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责备,很有可能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一生的烙痕,同样,一句普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终生铭记。 当然,教师的各种鼓励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

5、来获得正确的信息,而不是不切实际的鼓励。其次,教师还应注意获取同学们的信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鼓励真正发挥作用。认真地听取和接受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及时评价学生的各种行为反应。对好人好事及时进行表扬,给同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不好的行为现象应及时引导大家分析其错误所在。无论何种形式的鼓励,都应该使好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状态,使程度差一些的同学感到自己行,经过努力可以获得进步,从而在心里对集体、对学习、对老师、对同学形成一种亲切感。再次,对缺乏自信的学生,可以增加交往频率,多交谈,多交流,多用目光去注视,多赞扬他的优点,对其错误行为也应采取适当方式进行批评,让他们意识到老师在关心他,在帮助他;让他明

6、白自己非常有希望成为一名好学生。 另外,千万要记住,成绩是最好的鼓励方式。没有哪一位学生看到自己成绩进步会不高兴的。那么,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测验的质量,决不可以让大多数人不及格,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次考试本身就是糟糕透顶的,考不及格的学生会认为自己再努力也进步不了,意志更为消沉,而好学生也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垂头丧气。考核内容应紧扣学习材料,让每一位同学都意识到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至少已掌握住了绝大部分。作为老师,可以在平时为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量不等的学习材料,更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等。 教师还应为不同的学生提供被提问的机会,耐心地听取学生的回答,对于他们的

7、回答,找出其闪光点给予鼓励,而不应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把学生的回答全盘否定掉,这样一来,只会令学生在你的课堂上再也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于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会也说不会。 语文教师通过批改作文、周记更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更能够了解学生积极的一面或者消极的一面,从而能够通过写批语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而这种鼓励方式因其保存的时间长,比别的鼓励方式对学生起作用更大。我从我的一位学生李亮(化名)那里深刻意识到这一点。 我在他的作文中了解到令他最难过的一件事:初中二年级时,他的成绩在班里还算名列前茅。学区抽查该校的学生考试语外数理化这几门主科,李亮被抽到了,正当他铆足劲儿复习迎考时,刚调来不久的数学老师竟

8、对他说:”李亮儿,咋抽着你了,你数学那么差,你这次考不好可是给学校丢人呀”这句话如同一记闷棍把李亮给敲傻了,自己上次数学考的并不差,为什么老师却这么说?可能自己就是不行吧?老师就是老师呀(老师几乎是所有农村中小学生心目中的神)!极度的情绪低落使他那次抽考真的如数学老师所预料的那样给学校丢了人。从此,他便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这块料儿,学习由主动变为被动。虽然他后来也明白了是因为老师刚来不久,把他和另外一个同学的成绩搞混淆了,但是他对学习的兴趣远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 我面对这篇作文陷入了沉思:从新学期一开始,任课老师在一块儿谈论时,李亮就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一个聪明学生:思维反应快;记忆力强;对新知识的理

9、解接受能力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可是我直到看到这篇作文之后才明白,为什么他中招成绩很糟糕,为什么作业只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为什么他的作文却写得语言流畅,神采飞扬,这可是需要非常扎实的语文功底的呀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我端端正正地在李亮的作文本上写下了这么几句话:李亮同学,可能你不知道,自你入班以来,每一位任课老师都在为你迅捷的思维反应能力而赞叹;都在为你能够充分掌握新知识而自豪!可能你没有注意到当你不经意答对了问题的关键部分时,有多少同学向你投来羡慕的眼光你或许是其中某位同学的榜样,记住不要让他(她)失望!凭你的天赋和实力,我相信,你的期末成绩肯定差不了!等你的好消息! 两天后,作文本下发时,李亮

10、的眼光注视着那两句鼓励的话语,很久很久。后来,他抬头看了看我,我冲他笑了笑,他也冲我笑了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在以后的日子里,沉默寡言的李亮终于开朗起来了,也积极向老师问问题了,他成了班里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 我也时常在他的作业本里写上几句鼓励的话语。三个月过去了,期终考试成绩揭晓了,李亮同学由入班时的二十余名一下子跃到了班级第四名!我想对于李亮同学来说,以后我即使不再频繁地给他写鼓励的话语,他也会努力下去的,因为鼓励的话语生命力是永恒的! 当然,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的时候,要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一碗水要端平,绝不能让学生产生”老师是偏心眼”这样的感觉。 在某些情形下,教师的热心、同情心、富于激励的感情甚至比教师的知识水平更能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多方位观察、调查、分析有关同学的各方面信息,形成恰当的评价,利用语文教学这个鲜活的生活大舞台对学生反复进行各种形式的鼓励,用这些鼓励来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他们因此产生良好的行为反应,一步步地重新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简介: 陈会丽(1971-),女,硕士研究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