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39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五心”一、备课要确立核心 备课是教师统筹规划授课内容的过程,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必须牢牢把握。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教师习惯于在备课过程中把知识点全部梳理出来,围绕每一个知识点组织教育材料,逐一展开论证,这样虽然看上去内容充实,知识量、信息量大,但其结果往往使教学的内容过于松散,连贯性难以掌握;学生在学习时抓不住重点,缺乏对所学内容宏观上的把握。实际上,教材的设置都是遵循着循序渐进规律的,每一个知识点环环相扣,逐步递进,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最终达到的目标、形成一个结论,这就是每堂课的核心知识点,也可以叫做目标,我们在备课时就是要找准、确定这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逐步组织

2、材料、展开论述,用一个个小问题、小目标牵引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备课时我们围绕授课目标设置一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教师归纳总结出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引出今天要讲授的内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我们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使整个教学脉络清晰、目标明确。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是要进行这样的准备和思考,也就是围绕核心知识点设置教学的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二、授课要把握重心 重心是一个系统知识结构的各个关键点,能否把握重心直接决定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很好地围绕重心、突出重心。这种突出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突出,还包括方式方法的突出

3、。大学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需要进行全面的灌输,主要是采取重点讲解、自学辅导的方式,按照区分的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采取相应方式组织学习。在备课环节,我们已经将授课的重点、难点和一般知识点进行了准确的区分,授课中,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拿出大块的时间,采取解析的方式进行深入的阐释,要组织课堂讨论帮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尽可能不把疑问留在课下,避免学生在个人消化和深入学习中产生障碍。对于一般知识点,可以组织大家进行课堂自学,设计有针对性的测试题牵引学生的自学,教师通过解题的方式将琐碎的知识点进行串讲,帮助学生掌握。 三、辅导要展现耐心 职业大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区,能力素质存在比较

4、大的差异,这一点在基础知识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基础扎实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轻松,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往往比较吃力,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一堂课下来,有的学生感到很充实,有的学生却感到跟不上。从目前的教学体制上看,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方面是依靠学生的自学,一方面则是辅导,无论是自学还是辅导都需要一定的方向性,这就对辅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告诉学生学什么,又要指导学生怎么学。辅导的环节在大学教学中经常容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却是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在实际中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羞于、怯于提问题,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要在辅导过程中体现

5、耐心。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要做好一人一事的工作,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帮助他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和帮助;要放下架子,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直至学懂弄通;决不歧视、嘲笑、讽刺后进学生,要有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 四、实践活动要鼓励信心 职业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注重基础知识,它更加关注实际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许多学生也都是抱着学本事的心态来学习的。这就客观上决定了教与学的需求在实践活动中有着集中的体现。从当前的实际看,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弱的问题。现在职业大学的学生多数属于“90后”,这一群学生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好,

6、对父母的依赖性比较强,多数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习惯于向别人寻求帮助,这些特点给教学实践和实际操作带来了很多障碍,有的学生不愿动手,有的甚至对实训课产生了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以一个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要在实践活动中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手把手地教,做细致具体的辅导;要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扬其长、避其短,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一步步放开手脚;有条件的话可以安排他们多做、多实践、反复练,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育管理要体现关心 很多优秀教师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时都会讲到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问

7、题,过去我们常常重视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培养,导致了很多问题的发生。从当前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看,最好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亦师亦友”,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有的教师习惯于采取“大呼小叫”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抓教学管理,动辄就对学生严厉申斥,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大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方式持抵触情绪,长此以往,无疑会极大的破坏师生关系,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教学管理是学管的工作,我的任务只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存在与己无关的思想,这种观念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说,虽然我们的职责有分工,但每一名教师都担负着“灵魂工程师”的责任,要和学生交朋友,真心实意地关心他们

8、的成长,不光要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进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端正对人生的认识,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忧解难。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先进教师的事迹报告会,几乎每一位教师在谈到成功的经历时都不约而同的讲到处理与学生关系的问题,有的教师善于帮助学生解决情感问题,有的教师在学生遭遇挫折的时候坚定地站在他的身边,有的教师从每一名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他们合理的设计就业计划,有的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学生缝补衣服等等,他们各有各的方式,但都渗透着对学生真诚的关心和深厚的感情,这些高尚的师德感染着、教育着一批批学生,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轨迹。 职业教育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我们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只要我们具备一颗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就能够在这一片天地书写绚烂的一笔。 李颖芝(1979-),硕士,河北辛集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学及教学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