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64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教育改革中的素质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其根本要求是促进人的发展,促进受教育者独立人格意识与生存能力的逐步形成。学生首先都是人,不是知识的容器,也不是被动的任由教师来捏塑的泥巴,只有抓住学生作为人的全面主动发展,才能抓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精髓。 素质教育的提

2、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规定了清晰的上位框架。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充分地指向和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 一、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一)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

3、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通过自己思考,竞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地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二)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教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就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三)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

4、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教师只要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会无处不在。 二、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

5、岁月”。 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时,我便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和丰富贴切的体态语把瀑布磅礴的气势、水奔流倾泻的壮观有效地渲染展现出来,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我的一个“倾泻”的动作,把瀑布形象化了,让学生联想到了水奔流得太急。学生也群情激动,边读边做起动作来。 (二)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的教学气氛。(下转28页) (上接26页) (三)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境之中 这就是“融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

6、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三、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把他人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佳作,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展示美丽的桂林山水,让学生看电视散文欣赏灵动的桂林山水,而后,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把自己美丽的校园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对校园无比的热爱之情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深深地感动了自己。 (二)把他人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将外部的书面语言内化为主体内部语言的过程,尤其是要

7、把课文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因为它是构筑语言能力大厦的建筑材料,一般体现在尝试换词、换句,甚至更换表达方法等,让学生体会文本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精当,人文内涵之深邃。我们应努力追求“源于文本,别于文本”的语言境界。这样的练习,我们若能长久地坚持下去,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定会有很大提高,他们会逐步灵活地运用文本语言,逐步达到“仿中有创”。 总之,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感悟的地方,而每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展开的,老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组织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措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