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668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性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它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如何上好语文课,其中最关键的莫过于营造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了。本文探索语言教学的艺术性特点。 “教学是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难掌握的艺术。”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更要把课堂教学艺术放在首位,因为只有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正如语言文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真正成功的教师,确实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向大家浅谈几点认识。 一、勤学习,善思考,多积累 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艺术,只有靠平时积累。大诗人苏东坡说得好“学如富贵

2、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等。”如果我们能在学海中不停地“仰取”“俯拾”兼收并蓄,时间久了,知识自然就会丰富起来,这样有利于领悟教学艺术的内涵。 二、讲课要不拘一格,一切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 语文教学不可能限于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应根据语文的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教学对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中有的应重于欣赏,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有的应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否则,即使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法,亦不免流于形式。搞花架子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其实空空荡荡,决不会取得良好效果。 三、

3、课堂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一是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二是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烧野火,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却神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四、充沛的精神是提高课堂艺术的保证 演员在台上演戏如果没精打采,唱念做打老是走神,观众就会“卷堂大散”。同样,教师在课堂上精神倦怠、有声无气或者精神不佳,学

4、生就会恹恹欲睡。精神充沛不在于音高八度,声声震耳,那样易使学生过度紧张,造成疲劳。教书是细活,必须细水长流。侃侃而谈,娓娓动听易使人接受。教师的课堂精神还表现在专注、敏锐和机智。无论讲、读或板书,应力避出现纰漏。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掌握火候。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置。 五、教师的吸引讲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风格,不同于其他职业,应该凝重、含蓄、简练而带有深沉的哲理性;真挚、文雅、委婉而带有职业的文明性;清晰、敏慧、活泼而带有变化的灵通性。一个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

5、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 (1)力求清晰明白。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 (2)力求简洁精当。罗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得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 (3)力求优美自然。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

6、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优美的反面是粗鲁,教师应以优美高雅的语言,“以风风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学子有“如坐春风”之感。 六、教活书的最佳途径启发式 周庆元教授给我们讲授语文教学法时,在三分钟之内,就把学生带入戏剧性的氛围。我想,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它说明三点一是教师讲课有吸引力。学生如同欣赏戏剧一般着迷;二是教师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沉入知识的迷宫、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三是教学方法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知识。语文教师要进入此种境界,非运用启发式不可。运用启发式教学,谁也不会反对,但真正运用起来,差异却很大。启发不是机械的说教,而是在关键地方予以点拨,唤起学生的联想。启发充满教师的幽默睿智,抓住青少年好奇探幽的兴趣。或以寓言、故事、题外趣闻、书面警句作为旁敲侧击的材料,当作导火索,使学生爆出思维的火花;启发要含而不露,留有大量余地让学生思维的“野马”驰骋;启发既要如同一石投如湖中泛起层层思维的涟漪,又要善于创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教学艺术不是深不可测的,只要虚心好学,大胆尝试,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在教学中就能够掌握这门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