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77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借疑引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借疑引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以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究。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教师热情地鼓励学生质疑引思,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借疑引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 一、营造质疑氛围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就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典范。他每到一地,上课前,先是给学生松

2、绑“第一,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第二,可以下位听讲。”这样就建立起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欢迎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用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让每一位学生敢说而无后顾之忧。从而也就营造出了一个大胆质疑的氛围,保护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对于班上那些性格内向,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注,应到他们身边去征求问题,这样时间长了,就没有不敢提问的学生了。 二、指点质疑途径 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窗口,犹如传神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

3、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如学习丰碑一文,学生通过自学懂得本文的“丰碑”指被冻死的军需处长。那么,为什么把军需处长比作“丰碑”?学生提出的这一问题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正是需要学生理解的深层喻义。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读课文,找出军需处长与“丰碑”的相似点,从而准确而又深入地体会出军需处长的精神境界与作者的独具匠心。 2.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质疑。在初读课文阶段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而在精读课文中则要求学生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尤其是那些与中心紧密相关的词句。如教学我家的猫,文章分两段写了猫两个不同时期的可爱,即大花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我在教学本文时,让学

4、生抓住“古怪”和“淘气”两词质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花猫的古怪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小花猫又怎么个淘气?作者为什么要写猫的古怪和淘气?作者又为什么能把猫的古怪和淘气写得这么生动逼真?以上问题正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3.引导学生从矛盾之处质疑。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并加以质疑,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她是我的朋友一文中,小主人公阮恒有多处矛盾的表现。刚开始,为给不给受伤的小伙伴献血。阮恒举起手又放下再举起手;献血时,阮恒又是啜泣,又是呜咽,害怕得以为自己就要死了。可还是坚持到献完血。阮恒为何为献不献血而犹豫?既然害怕为何又决定坚持献血到最后?文中诸如

5、此类的现象,如果能予以巧妙地揭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会使学生大脑里掀起智慧的巨澜。 4.引导学生在课后质疑。在讲读课文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启发他们从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谋篇布局等方面,提出不同的看法。在多思教学中,激疑拓展环节能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启发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如学完三个儿子后,让学生通过想象续编故事。听了老爷爷的话,那两个妈妈会怎么想,以后会怎样教育孩子,那两个孩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样做? 三、教给释疑方法 1.自答。对于较简单易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解答。或联系上下文,或从文中找依据,或联系生活实际。 2.讨论。讨论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面对学生的疑问,

6、教师可组织学生前后左右结对,互相讨论,互学互教,互助解疑。 3.查阅资料。对一些较难找到答案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通过大量的课外资料帮助解决课本上的疑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收集材料的能力。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野,使他们终生受益。 4.启发点拨。教学实质就是启发有方、引导有术。当学生的质疑很有价值时,也正是引导大家深读课文难得的教学时机。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相机释疑。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学生提出“献血时他为什么不停地哭泣?”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上要讨论的难点。这时,教者要随机切入,点拨教学。通过圈一圈、读一读、想一想等手段帮助学生悟出阮恒内心痛苦的不断加剧和外表的强行克制正是他舍己救人美好心灵的流露。 总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创设质疑的氛围,指点质疑解难的路子,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打破“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呆板局面,消除学生学习上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真正做到借疑引思,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内蒙古鄂伦春旗吉文林业小学) 编辑/杨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