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889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当代教学法中的一朵奇葩。问题式教学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应遵循问题创设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新课程在我省已经实施近四年,但我们通过随堂听课,与广大教师和学生座谈交流了解到,教师的教育理念有

2、较大转变,教学行为有很大改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不够协调,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很充分,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针对这个实际问题,我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调节教学和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讨论式教与学法”教学模式。 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可以诱发学生主动质疑和思考,开发学生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在课堂中开展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过

3、程中,我们重点探索课堂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施,取得了一些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鸦片战争一课中,传统的教学问题设计是1.战争前中西方社会的情况怎样?2.鸦片的输入有什么危害?3.林则徐怎样禁烟?4.鸦片战争的经过怎样?5.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组织虽然面面俱到,但既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因而也就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如果改为这样的问题设计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是什么?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是否认同“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是必然的”观点?4.“落后应该挨打”、“

4、落后必然挨打”的观点中,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通过这样的“史论结合”,既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历史问题应建立在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形式,不能因强调后者而排斥前者,而是应将两者优势互补。 因此,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教师对知识的讲授和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有机地统一于历史问题之中。教师通过点拨示范,将大难点化成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然后指点迷津,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启动思维,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关键是引导学生从分析问题的条件入手。为此,教师

5、进行问题教学过程中,既要设计好问题,又要有明确指向的诱导、点拨、示范,实现教学方法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高中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中,我采取了自学(学生)提问解答的方法教学。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令人刮目相看,诸如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到底有哪些?2.古代农业政策?等。这些问题都透视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并指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要求做到质疑要注重前提,解决要注重方法,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也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的设置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也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问题设计必须具有科学

6、性和较高概括性。一个“好问题”应是教师在对课程标准和教材准确理解和掌握后提出的,应是明确而具体的,便于学生领会要求。如果题目偏离教材过多,设问过大,涉及的内容过多,学生将难以把握。如教师在设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时,如将其分解为金融问题、工业问题、农业问题、失业问题,不仅切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又能化解问题难度,也使问题明确而具体。 问题设计要适合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好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答案是简单的“是”与“否”的问题应在设问中尽量避免,但同时又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置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回答。教师也可以通过铺垫降低问题难度,帮助学生解答。 问题设计必

7、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设计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重要因素。即使教师设计的问题本身质量不错,但如果形式单调,内容枯燥,学生未必积极参与,这将大大降低课堂的效率。因此学生兴趣是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在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时,设计这样一个问题“19世纪中叶,处在农奴制下的俄国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如果你是当时俄国的一位考察员,你在进行社会考察后将如何回复亚历山大二世?”通过将问题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专题式课程结构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跨度大,头绪杂,因此,设问时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既要注意章节之

8、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专题之间的联系,还要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对同类历史问题,可以打破章节的界限,放在一起进行设问,使问题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的历史知识体系方面发挥其独到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时可以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设问;而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时联系必修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形成因果联系。 结语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推广和使用都必须因时间、学科、内容、老师而异,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学模式走向教条化。问题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也应遵循问题创设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改造和完善,这样才能使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焕发独有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