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903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鉴赏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也就是说,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通过美术鉴赏内容系列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同时也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在高中美术课上,我们教师大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即“传递接受式”。这是最常见的绘画欣赏教学类型,其特点是以教师讲解说明为中心,学生只需全神贯注地听,思考和记诵。其教学基本变式是叙述或描述画面形式分析解释意义总体评价。此类型操作程序及要领是明晰的,只要吃透作品资料

2、,在欣赏画题方面下工夫,具有良好的演讲能力,一般效果不会差。但我们是在认识论方面过分强调理性思考方法,在教育上过分强调传授方式,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欣赏课剥夺了学生自己体验和理解美术作品的权利,那就谈不上是欣赏,而是美术理论课,从而导致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受阻碍。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3、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中需要大量图片,这个特点就使得美术鉴赏的教学,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多媒体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因此,我们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开展不能只满足于教材内容,还应补充和延伸课外,因地制宜地利用地方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展教学,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但是我们要防止美术欣赏课变

4、为故事会,一些教师上课为了吸引学生常常把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轶闻趣事甚至作者的私人感情作为讲课的重点,教师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似一堂成功的欣赏课,却与教学重点、目的丝毫无关,也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对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毫无作用,本末倒置。当然美术欣赏也不该是“看图识义”,如果单纯注意欣赏这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忽略对图像生成规律的认识,对图像生成方法的学习,对图像美感的评价。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力图避免的正是这种单一的倾向,而注重人文性和技术性平衡,更好地实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价值和功能。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程性质的人文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强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

5、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美术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等等。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学习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学科间的整合或统整,是现代教育理念,亦是现代美术教学趋势之一。教师除应具备基本的美术知识,还需了解所谓的“姐妹艺术”。例如,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等,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掌握的知识切入,让学生随教师设计的思维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顺理成章逐渐深入。例如,高中欣赏课中国民间美术视频欣赏大秧歌表演,感受民间艺术的美好,引出民间美术的不同种类和作品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发生在身边的民间美术作品,看课件,欣赏民间美术的不同种类,

6、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学生分组发言(1)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2)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3)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4)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以下几大类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譬如,剪纸这一环节,剪纸是具有悠久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

7、丽的图案。欣赏课件剪纸作品,列举剪纸的种类(单色,染色,套色),让学生欣赏课件库淑兰的剪纸,分析一下陕北“剪纸娘子”库淑兰剪纸的形式和风格是什么?这位自称“剪花娘子”的老人,1921年生于旬邑县赤道乡王村的一个世代为农的家庭。库淑兰从小生性活泼机敏,六七岁时随母亲学剪纸作画迄今不止。八十年代初,旬邑县文化馆在组织民间艺人创作时,发现了库淑兰不同凡响的剪纸天赋。后来库淑兰的名字和她独树一帜的作品,走出了山沟沟,走出了国门,登上了大雅之堂,令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之倾慕,被评价为能与“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相媲美”的人物。她曾迈动着一双小脚,走进北京,出入香港,震动了艺术殿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

8、间剪纸艺术大师”称号。她的剪纸讲究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对造型有自己的理解。学生分组实践剪纸,展示。这样,可以从学生了解的知识、民间故事切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美的艺术,又能把握欣赏课的性质,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 让学生说,实现师生互动,以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直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过程。教师在上课时都设计了周密的教学步骤,围绕教材安排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滔滔不绝,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洗耳恭听。 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弥补以前一根粉笔,

9、一块黑板传统美术欣赏的苍白,这种融合图像、文字、声音于一体的教学技术使得许多教学上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将一些优秀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在欣赏过程中,将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地貌、人文景观、历史等等有机组合在一起,再配上当地音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当然,它也不是万能的,无论多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评价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的作用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授课方式不能光唱独角戏,要做好师生互动。在欣赏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而不能从头讲到尾,即便教师运用动听的语调,做到声情并茂,学生还是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题,教师及时接收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效果。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要求美术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自己走进新课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力的保障。 (责编 田彩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