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919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解答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以其问题的开放性、评价的灵活性、思路的拓展性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题型。探究题常见的模式有分析文本型、评析难点型、辨析观点型、畅谈感悟型四大类。采取立足文本、选准角度、适当拓展、分点答题等方法可以规范学生的答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应试技巧。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以其问题的开放性、评价的灵活性、思路的拓展性已经成为了一种热门题型。探究题常见的模式有分析文本型、评析难点型、辨析观点型、畅谈感悟型四大类。常常要求考生对文章中的某些内容、主旨或构思特点等要素进行探究,一般没有固定的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但是探究的基

2、础在于文本,不能脱离文本,又有一定的约束性。它常常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的最后一题,分值较大,题型不一,探究内容又丰富,学生常常不易把握答题技巧和规律导致失分较多。现在,我对高考试题中的探究题的命题特点?p命题模式以及相应的应对技巧作一个大致的梳理。如何对探究题进行解答呢,我认为只要抓准了命题规律,熟悉了常见的命题模式,是可以找到应对策略的,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紧扣文本,选准角度 探究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我们要尊重原作中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关键内容。看清题目中的要求,尊重作者的意图和艺术表现的实效。针对

3、“辨析观点型”的探究题,要选准探究的角度,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能驾驭的角度。比如2018年安徽卷第14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题目中有两种观点,如果选择第一个观点,那么要紧扣文本,找出“平常人”和“平常事”分别指什么。并探究作者这么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即文章的主旨。答案示例“这篇小说从题材来看,叙说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但体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思考和人文关怀。作者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显示了对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用暖笔、亮笔来写人生的悲苦,看似沉重,实则蕴含着一种积极向

4、上的力量,引导人们直面生活的挫折和艰难。”如果选择第二个观点,那么就要想想文章的意蕴丰富体现在哪里。题干中也有要求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考生要思考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联系文中的人和事以及主旨作答。可以参考下列答案“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小说。罗永才最终摆脱丧妻之悲,主要是受到王石匠和老山民的影响以及大自然的启迪。王石匠的淡定,老山民的坚忍,分别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他们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罗永才,从而使得他发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二、立足文本,融入自我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的观点、依据等可以作适当的个人解读

5、。对文本作个性化的解读时,观点要鲜明,拓展要合乎实际,不能脱离文本。比如2009年安徽卷第14题第2小题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现选取部分参考答案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向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后到本分,心态平和,(立足文本)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自我观点)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立足文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呵护。(自我观点) 在回答“畅谈感受型”的题目时,联系自身的经历一定要真实,要在大脑的记忆库中选择那些最符合题意的素材,把文本和

6、自我感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联系主旨,掌握术语 回答探究题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018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有这么一句话“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民族心理”主要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也包括该民族的成员个体身上所体现的这些心理特点。民族心理特点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同情人类苦难,忧虑人类的当下和未来;二是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我们在答题时尽量把答案往“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方向去靠,答题时才不会离题千里。要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术语,在组织答案时尽量用术语。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分点答题,用语简明 答题时要用简练的语言紧扣题目要求点到要害。为避免答案层次不清,语意不明,注意规范答题格式,最好采取“观点+理由”的格式进行分点答题。 老师们在平时教学探究题时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往这些方面训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见,规范学生答题的格式,相信学生会提高相应的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