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930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是高职院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前提和条件。本文试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训为例,探讨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 0 引言 目前,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几年专业训练之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是自己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专业。也就是说,学生在就业时出现了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当然,我们并不认为学生学这一专业就必须从事这一专业的工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教育经费及人才的浪费。同时,也正因为如此,从短期来看,一方面它增加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即新人进入职场后,他们还需要

2、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些专业不对口的新入职者进行职业方面的培训,完成本应该由职业院校完成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延长了熟练工作人员的成长周期;从长远来看,它对大学,尤其是职业院校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及家长会质疑专业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大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专业认同感,是指学生对我国现行的大学学科专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后,各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认可、认同。具体指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开设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性课程的认同,即认为这些课程的开设,是必要、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值得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它们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指导和参考价值。我们这里所指的职业认同,是指学

3、生认为这一职业,是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值得自己为之努力奋斗,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一行业得到发展的。 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影响 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人才培养规格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高技能,并不仅仅是对某一岗位的常规操作有所了解,而是在理论指导下,不仅能熟练地进行常规操作,而且对于突发的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知,能处理一般性突发事件。 古人云好学之,不如乐学之。西方也有名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习的理论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对自己今后的影响不大,甚至觉得毫无用处,那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而如果学生认

4、为这一课程对自己今后的生存生活会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学生就会根据教学要求,认真学习,进而努力探究,并力图对该课程的认知和理解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样,如果学生对自己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认同感,那么,学生就会根据职业需求,围绕该职业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自己从事该职业的能力,进而获得从事该职业的职业能力。 要想达到高技能,没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没有对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分析思考,没有对理论和实践的精益求精,那是很难达到的。 2 为什么会出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不高,对所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不高呢 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学生进入大学前专业和职业选择方面产生的问题 2.1.

5、1 学生在专业选择和定位上的不清晰 对于绝大多数参加高考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参加高考的目的是进入一所好大学。虽然近几年,学生及家长对进入大学后所学的专业对今后人生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学生及其家长在学校与专业两相比较时,还是更看重学校;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认识到专业对学生的成长和就业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的学生及家长来说,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基本是在高考后才开始进行的。高考结束到大学招录之间的时间大约为一个月左右,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对专业进行考察,并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专业,其难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我国对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方面并无特别要求,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有限。短时间对专业及职业

6、选择的思考及本身对专业及职业的不了解,造成了学生大学专业选择定位的不清晰。 2.1.2 目前的招考模式对学生专业选择的限制 一般来说,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也有自己的劣势专业,对于优势专业,按目前的招考模式,总分成绩好的学生是优先。这本无可厚非。但总分成绩好,并不能保证学生就真正适合学习这个专业。例如目前高职开设的机电专业,如果学生的数理成绩好一点的话,学生学习的难度就会相对低一点,培养效果就会好一点,但按照目前的招录方式,就可能会招录部分理化成绩一般,但其它课程成绩相对优秀的学生,这对于培养效果及学生学习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挑战,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招录中,表现更为突出。 2.1.3

7、 家人的期望与学生的期望不一致 许多学生选择大学学习的专业,并不是学生了解这一专业,喜欢这一专业,而是因为家长希望学生学习这一专业。学生虽然在志愿上选择了这一专业,但实际上对这一专业的兴趣不高,对从事这一专业的职业意愿也并不高。 当然,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还有其它,但结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学生进入大学前选择的专业,并不是学生本人意愿的真实反映,并不是学生真正想要学习的专业,不是学生希望自己今后一定就愿意从事的行业。因此,在大学学习阶段,学习本专业的热情不高,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对高职院校来说,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2 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阶段后产生的问题 2.2.1

8、 学生对本专业课程不了解 学生对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不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不了解本专业所开设课程的整体状况。大学阶段的学习,跟中小学阶段的课程学习的一个很大的差异,就是中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比较固定,主要课程只有那么几门课,而大学阶段在短短的三到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会开设数量相对比较多的课程,并且,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学生对本专业所要开设的课程没有整体认知,那么,学习的困难将会加大,学习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对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没有整体了解本课程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何影响,在认知层面上也会大打折扣;二是,对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不了解。很多

9、大学生会对本专业所开设的部分课程产生疑惑,质疑其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对本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有何联系没有弄清楚。这种不明白、不清楚,极大的影响了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某种程度上,它也影响了其它课程的学习效果。 2.2.2 学生对职业能力和要求的模糊 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院校的人才规格,主要针对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岗位,而是针对的职业岗位群。以酒店管理为例,酒店管理专业所培训的人才,可能从事的岗位包括前厅、客房、餐饮等,不同的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前厅管理,它要求学生不仅了解酒店的各岗位的职责,本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能熟练地对顾客进行分流,而

10、且要求具备比较强的交流能力,能做好与顾客的交流,并能处理一般性突发事件。前厅管理人员又分为一般工作人员、领班、经理三个层级,不同层级的人员的要求、职责、处理事务的权限也有差异。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基本涵盖了酒店管理的所有岗位。如果学生对此不了解,那对酒店管理专业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就会产生质疑,进而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3 专业及职业认同感训练 如何让进入本院校,本专业的学生,增强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对今后从事的职业的认同感呢?笔者试结合所在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谈谈专业认同感及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与训练。 3.1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现状 我院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开设,是本院在专业调整过程中,经过

11、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开设的。在开设初期,就根据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的“高技能”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认为这一专业,是目前经济发展中就业市场相对较好的专业,但如何做到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高度契合,就要求对酒店有更深入的了解,与酒店有更为深度的合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合作的酒店集团,从培养的模式上实行学校与酒店联合培养。在具体操作上,采取的是全过程、全方位的与酒店合作。即酒店集团根据他们的用工标准,在招录过程中,提出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基本要求,然后学院根据这一要求进行初步筛选,使进入本专业的学员,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3.2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专业及职业认同感训练的基本做法 据上文所

12、说,满足基本要求的学生,并不一定对本专业具有认同感,对职业具有认同感,因此,在学生入校后,为增强学生的认同感,我们采取全过程、分项目,有目的的引导。具体如下 3.2.1 扎实的专业介绍,使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初步的认同 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有一个学习目的,即为了考大学,那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又在哪里呢?大学的理论学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一是,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二是,为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做准备。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介绍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生今后学习的主要课程,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本专

13、业所开设的课程,所学习的理论,对本专业今后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介绍,主要由两方面的人士来担任,一是,学院专任教师;二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学院的专任教师的优势是理论,对国内外酒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就清晰的认识,对本专业课程开设的目的及相互关系有深刻的理解。酒店人事管理人员了解本酒店的岗位设置、各岗位的职责及能力要求,并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具体而详细地与学生探讨各岗位的职责。扎实的专业介绍,使学生对所从事的行业有初步的了解,也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有清晰的认识,使学生能比较安心地进行专业理论及实践方面的学习和训练。 3.2.2 精干的专业指导老师配备,使学生的疑

14、惑及时解答 酒店管理是一个专业,它所面对的酒店岗位,不是单一的某一岗位,而是酒店管理的管理群,如前台、餐饮、客房、员工等。不同的学生,其性格和特长也各有不同。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岗位,并对本岗位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是学生能否在大学阶段掌握较为熟练的工作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前提。 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出现的问题一是,专业理论学习的问题;二是,酒店的文化理念及管理问题;三是,具体的操作技巧问题。针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我们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三个方面的指导教师。一是,专任教师,主要从专业理论学习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对本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及课程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消除学生对于课程

15、开设方面的疑惑;二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主要使学生明确岗位配备情况,各岗位的能力要求,及职业发展的前景及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三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定阶段的理论学习及专业实践,对专业和岗位有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他们与学生的身份、年龄方面的接近,更有利于与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也促进了他们的能力的培养和认识的提高。 3.2.3 是沉浸式专业训练,使学生明确各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进行一年左右的理论学习之后,要求学生进入酒店实习进行为期半年的沉浸式实践操作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本专业各合作酒店在员工正式上岗前,都会对员工进行包括本酒店的经营理念、主要顾客对象、

16、经营模式、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要求、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前期的培养,学生方能正式进入岗位。学生在为期半年的实习过程中,还要进行轮岗培训,从而使他们对酒店管理有全方位的了解。这种沉浸式的实践培训, 使学生对本专业及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更深入地理解。 3.2.4 合理化的考评机制 专业学习,是为就业服务,理论学习,是为实践服务,专业学习的最终目的是高技能,而这种高技能,不仅是操作的熟练,而且是根据理论,在处理具体事务时,不仅能处理常规的事务,进行常规管理,而且要在特殊情况下,有较强的主动性、的灵活性,能及时、快捷地处理突发事件。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它与机电、会计等专业不同,它所服务的对象是一个个员工,是一个个客人,即,它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管理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多变性。因此,一方面,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常规的操作管理规定及工作流程;另一方面,对特殊情况的应急处理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考核时,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要有一定的实践知识。第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