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4943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高考全国I卷论述类文本试题商榷 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是从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这篇文章删改摘编而来的。据此论述类文本,命制了三道试题,非常可惜的是,这三道试题都值得商榷。 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实价款优先受偿。 D.赊买赊卖的信

2、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 答案A 【分析】其实这道试题B项也是不正确的,也是可选答案。 B项这句中的结论“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太随意武断。B项对应的原文是“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这句话中,“政府借贷主要为赈贷”,意思是说还有其它的借贷形式;“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意思说私人借贷也有其它的借贷形式。“

3、高利贷”的利息高,并不代表所有的私人借贷的利息都很高,并且都高出政府的赈贷利息。所以B项“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的说法太绝对了。 本题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命题人没有扣紧文本,仅仅根据原文“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就大而化之地武断“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 试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 B.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C.各

4、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其发行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 答案C 【分析】这道试题B项也是不正确的,也是可选答案。 B项“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这个说法是错的。原文是“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根据这句话可以知道,“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是“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的凭据,即是“提货凭证”,而不是“专卖凭证”。 我们再对照试题,看看

5、原文中的“茶引”属于哪种性质。“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句话描述的正是北宋前期使用“交钞”“交引”时经营茶叶的情况,此时“茶引”的性质属于“取货凭证”,而非命题人认为的“专卖凭证”。 本题命制出错的主意原因,是“信用工具”为一种金融“凭证”,而宋代又实行“禁榷制”,“茶、盐”又属于禁榷的专卖货物,于是想当然地臆断“茶引、盐引就是茶盐的专卖凭证”了。 试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收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 B

6、.在宋代,出典人将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 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捎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货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 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 答案D 【分析】这道试题A项也是不正确的,也是可选答案。 A项错在“唐宋时期”。原文是“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7、。这句话的主语(陈述对象)是“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没说唐代的信用情况,所以也就不存在唐代“质库、解库”兴盛之说。本文的研究时段仅仅局限于宋代,包括南北宋。因此,A项扩大了文本的时间范围,也是错的。 我们老师平时理解一篇文章,可以查阅各种资料,包括搜索百度,但是,学生在考试时只能依据文本做题。命出这样的试题,你想考查学生什么能力呢? 通观以上三题,错因都在命题人没有能扣紧文本字句的表达,在变换原文本说法的过程中,随意加进了自己的理解与推断,我们认为,文学类文本在鉴赏时需要想象,而论述类文本在理解时要特别注意逻辑,稍有偏离,就会出错。 最近几年,高考论述类文本试题已经成为了考试的难点。按理这些试题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学生反映,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很难拿到全分。究其原因,重要一点还在试题,在试题设计的不规范、不科学、甚至不正确。作为全国试题,我们真心希望它具有极为可靠的信度,希望它拥有毋庸置疑的权威性。 安徽泗县新集中学。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