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013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物理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物理学习中,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活动经验。本文对探究性学习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归纳出了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一般实施步骤,并结合案例对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做了讨论。 一、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是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

2、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1.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生活背景,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生活化导入情景,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愿望。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导入阶段,可以通过故事导入,也可以从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导入。在导体电阻的教学中,从喇叭发声导入,先取出一只电阻,从喇叭内部引出两根线,用实物投影仪投影。

3、接上电阻让喇叭发声,紧接着接另一只阻值较大的电阻,让学生听喇叭声音的变化,学生明显感到喇叭音量的变化,说明电阻所起的作用。这样的引入,能强烈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 2.使学生产生想知而未知、欲罢不能的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况的过程。因此,在导入时要善于在新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选择一种不平衡、不协调的状态,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既与旧知识有联系,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 例如,体验大气压的存在问题探究中让学生呼吸气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师说明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提出问题大气有压强吗?

4、你能根据日常经验和实验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吗?老师先让学生猜一猜生活中有哪些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这里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揭示矛盾,引起了学生观念上的不平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集中在一起,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了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鼓励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是指研究问题探索规律时依据已有的材料或知识经验作出符合一定规律或事实的推测性想象。在“曲线运动”教学的引入阶段,先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提出问题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是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怎样的情况下做曲线运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物体受到的力改

5、变了运动方向,使物体的运动轨迹发生了改变;物体受到的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接下来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实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在实验中发现了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发挥了创造才能。 (三)提供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伴随着创造性思维训练过程,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在情景中的好奇心,学生的问题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要学的东西由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

6、师不暗示”。例如在探究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多种方法中,教师提供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池、电阻箱、开关、导线若干。而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可让其自己发现。如果他们自己能找出错误,那么不仅能够很好地理解测量电动势和内阻的方法,而且使自己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深度。如果他们自己不能找出错误,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四)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适时组织合作交流。 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探索活动,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还要给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有时学生虽然通过探索,成功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但他们这时仍然在自我思维状态中,为了不让他们只满足一孔之见、一得之识,需要通过合作交流取长补短,认真进行反思、自我评价,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需要通过合作交流实现提高。 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究、概括出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已有的认识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运用自如。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不是只靠一两节课或一个学期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尽量每节课都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探究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把探究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