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076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1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一直倡导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不得不承认,在应试教育的惯性驱使下,目前的物理教学现状仍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质疑和发现,即对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方法渗透的不够,没有真正改善学生的物理素养和思维品质.学生往往能背住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和重要结论等,但在应用所学知识时却茫然无措,甚至在重复操练后形成了思维定势,常出现乱用公式的现象.笔者曾就此和多位一线教师进行探讨,学生之所以不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根结底,是教学没有让“理解”真正发生过.如

2、何才能真正做到让“理解”发生呢? 2选择先行组织者,让理解发生 什么是理解?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理解实质上就是一个学习者以信息的传输、编码为基础,根据已有信息建构内部的心理表征、进而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理解的过程.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些材料,让学习者通过原有认知对新知识进行重新理解,这就使新知识获得了具体的意义,即认知心理学中的“理解”. 而新知和旧知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间隙,理解性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新课前,必须先正确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以及对于新学内容具有的背景经验,然后以适当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包容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

3、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即充当学生旧知和新知之间的“桥梁”.这种预先提供的具有引导性的起到组织作用的学习材料就叫做“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作为理解性教学的一种策略或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都应以学生的“学”的状态为原点展开.我校物理研修组老师尝试将“先行组织者”策略引入教学,发现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不熟悉的教材内容,使抽象变得形象,使高深变得浅显,又有助于促进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 3先行组织者的应用示例 按照先行组织者本身与所教内容的关系,可分为说明性先行组织者和比较性先行组织

4、者.当学生对新知识完全陌生时,教师可以采用说明性先行组织者.当学生对新知识不完全陌生,但是新旧知识之间有某种相似性或存在着差异性可能被相似性所掩盖,教师可以采用比较性先行组织者.在我校的研究中,更多地采用了比较性先行组织者的设计,下面以世界是运动的和汽化之蒸发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为读者提供思考方向. 案例一世界是运动的片段 一、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来帮老师判断一下,我是高还是矮? 答比我高,但和姚明比,又比他矮. 从生活经验着手,体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师换句话说,是高还是矮,得有一个比较标准.老师的高矮是研究对象,要研究身高,必须把研究对象去和一个标准进行比较,才能得出确定的结果.在我们生活当

5、中,有没有这样类似的比较、判断? 问题一出,立马有很多同学争相发言,胖瘦、头发长短、中国国土面积大小等问题,思维非常活跃! 师再回到判断高矮问题,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是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其次要选定一个标准,即参照物,然后将这个研究对象和参照物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师今天我们研究物理学中的“运动”,现代汉语小词典对“运动”的解释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的现象. 老师从黑板前走过,这段时间内,我是否运动了?能否据此对运动和静止进行定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运动. 答研究对象与参照物比较,如果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这个研究对象运动了;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这个研究对象静止的. 认

6、知结构 1.判断的过程 2.运动的判断 案例二汽化之蒸发片段 多媒体展示关于旅客出站,和液体的蒸发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家一起来看. 观看“旅客出站”和“液体分子蒸发”的对比画面. 利用类比推理,促进学生分析思考,锻炼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师如果把车站中无序运动着的旅客比作处于无规则运动状态中的液体分子,那么旅客出站可比作液态分子变成气态分子(即液体蒸发).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如何加快车站中的旅客的出站速度?办法越多越好. 用生活中熟悉的问题启发学生归纳总结. 小组交流讨论,总结三点(1)车站门要开大些;(2)车站内旅客最好跑动而不是慢走;(3)旅客到达出站口时快速离开,不要堵在站门口. 师如果将

7、加快车站内旅客的出站速度比作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话, “开大门”、 “旅客出站立即被人接走”相当于什么呢? 答“开大门”相当于增大液体表面积;“旅客出站立即快速离开”相当于吹风.液体表面上方有风,所以一旦液态分子变成气态分子跑出来,会立即被风吹走. 师“车站内旅客跑动而不是慢走”又相当于什么呢?再来看一段模拟动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视频播放模拟蒸发的动画,显示液体分子运动越剧烈,蒸发越快.信息快递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学生尝试根据观察提出猜想“加快车站内旅客跑动速度”相当于提高液体的温度. 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请同学们来总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 小组间再次讨论、梳理,总结发言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是三个. 奥苏伯尔曾指出,如果他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地写成一条原理的话,他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从以上诸多案例中不难看出,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选用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将它作为一根“理解”的“杠杆”,撬开物理知识的大门,使教学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的过程,师生二者成为了学习共同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中实现了知识构建和精神生长,师生之间在交互中达成了理解、融合,实现了“为理解而教”的目标.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