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077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先入为主”知识教学探讨出示教具(十棵白菜) 师同学们,老师在小黑板上为大家种了十棵白菜,现在想请大家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怎么做? 教师板书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 接着让同学们说一说,然后一起分一分,抽一棵一棵地分进行演示(虽然麻烦总能成功,其他方法予以肯定),得出结论每份五棵(板书) (完整呈现)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 师老师想把这个过程用一个数学算式表示出来,你会怎么做? 许多学生一起说出用除法,10除2等于5,一个学生迫不及待跑到教师跟前,我顺势叫这个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102=5 师上述过程使用这个算式表示的请举手。(百分之九十以上) (我抽平时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进行解释

2、) 师“”是什么号?表示什么意思?102=5,怎么表达了“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 (结果说不清,镇住了大部分同学,尽管有部分不死心的同学不停的在补充,也不能完整的解释清楚。我看到时机成熟,并不急于对这个算式作出评判,于是话锋一转)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算式是新引入的,暂且放一放,看一看能否用我们以前所学的算式表达出“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 学生给出以下算式5+5=10 10-5=5 25=10 (52=10)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中拿有两根小棒),当我们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演示)就形象地体现了叠加过程;而当我们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从“+”

3、的演示教具中去掉一根小棒,体现出加减运算间的关系,减法从加法中得到);乘法是特殊的加法,你们看,把加号斜着写不就是乘法了吗?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5+5=10,10-5=5,25=10 (52=10)有没有反映出“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 生没有。 师怎么办? 生引入新的运算。 师正如前面同学所说用“除法”。 (板书)除法 师同学们,尽管我们前面所学过的算式没能准确的反映出“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这一过程,但每一个算式中的数据或多或少都与已知数据有关,其中“25=10(52=10)”与要反映的问题最为接近,因此你们觉得除法应与上述哪一种运算有直接关系? 生乘法。 师正如

4、同学们所想除法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而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为以后系统学习除法埋下伏笔)。那么你们认为除号怎么表示? 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喊出来用“/”。于是我告诉同学们数学上在许多地方就是用“/”表示除号。这时许多事先对除法有一定了解的同学非常不服气,纷纷发言为什么教材上不是这样的? 这是我见时机成熟,于是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现在最想研究什么?“表示的意义。”“那么你们就大胆的猜一猜表示的含义吧”。经过一段时间的你来我往,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把“”赋予以下意义“”表示平均分;“”上的点表示要分的东西;“”下的点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你们现在认为“102=5”有没有完整地表达出“10棵白菜平均

5、分成两份,每份五棵”?学生几乎异口同声的大声喊出来“有”。 纵观日常教学教师刚刚提到一个新知识点,学生就表现出已经会了,按正常程序下去就像炒剩饭,教的没劲,学的无味。而事实上会的多数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部分不会,给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烦恼。 纵观非日常教学在外开公开课或参加各种类型比赛的老师选择活动课的较多。从效果看,不仅仅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活跃,经典语言层出不穷,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听课教师也情绪激昂,课后更是一片赞叹之声。还有一部分教师从高年级教材中选课到低年级班级来上,也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好像这些教师做到了深入浅出,达到了真正大师的级别。无论是哪一种任课老师之所以这

6、样做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我想是老师所上内容不想学生事先知道,尽可能的成为一张白板。 这两种情形与新课标中学生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是否存在一定的矛盾是非常值得大家探讨的。我对新课标中关于学生已有的经验作以下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与所学知识直接相联系的已有知识经验。二是与所学知识表面上没有直接联系但通过转化需要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的知识和经验。显然活动课与选高用低的理由更倾向于后一种,这样做的目的表面上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事实上是突出教师主导性的做法,让教师将驾驭课堂的主动性牢牢的掌握在教师手中。 我把“事先已有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的教学称为“先入为主式”知识教学,就目前学生情况而言

7、,由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家长对教育的重视(许多学生都在提前上课或校外补缺补差),大部分的知识点都属于这一范围。对这类知识的教学我们不可能采用非日常教学模式回避或将驾驭课堂的主动性牢牢的掌握在教师手中。也不可能按图索骥或按部就班以教师设想的模式进行教学。 因势利导。我们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少有某一个章节内容学生完全陌生的,或多或少总有一部分学生知道,这一部分学生在上课伊始表现的异常活跃,迫不及待地展示自己。过去教师都采取呵斥的方式让这一部分学生安静,或者让他们先装糊涂,然后按老师预设方式一步一步推进。观察中发现,他们要么不买账,毫无遮拦地大喊大叫;或干脆自己干自己的事,不参与,软抵抗,让老师很难受。因势利导是解决这种情况的最好方式。正如我课例采用的方式,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自由发挥让一部分带动另一部分,或教育一部分,“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要用一个算式完整地表达出来用除法,实践证明学生教学生的效果比教师硬灌效果好得多。“是什么号?表示什么意思?102=5,怎么表达了10棵白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五棵?”这一连串的追问抓住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的地方,直至在“愤悱”之时才实施“启发”,从而将学生带入一个“渴求”的境界,效果自然突显。 总之,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只要我们用心去细细体会,用爱去滴滴浇灌,终能开花结果。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