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08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生物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案例下面以“基因工程的原理”为例,谈谈问题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及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言前面我们学习杂交育种的有关知识,大家想一想,能否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像萤火虫儿一样发荧光的烟草?(图片)如果不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入了新内容,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讨论过程中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二、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继续提问题,大家试着猜想,科学家获得荧光烟草的大致过程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步骤,然后逐一的学习。 (一)提取目的基因 针对

2、该题目,我在教学中提出以下一系列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 1.怎么提取目的基因?首先要找到什么?荧光基因在细胞中是单个存在的吗?在什么物质上?应先取出什么物质? 2.为什么要切开? 3.用什么切开?用普通的剪刀切开行吗?为什么? 在DNA分子上切割,由于DNA分子的粗细只有头发丝的十万分之一,长度也极其短小,这样如此微小的分子的剪切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一些特殊的工具,那么一些特殊的工具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出,基因的前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4.为什么限制酶能剪切?这与它的功能特点有关吗? 5.提取一个目的基因要切开几个口、有几个末端? 模拟这个过程,动手操作提

3、取目的基因(以ECORI限制酶为例)。 6.切开的末端有什么特点?写出黏性末端。 教师出示示意图或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7.切开的是什么键?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剪切位置。 8.目前分离出来的限制酶4000多种,主要从微生物中获得,他们识别的核苷酸序列和切点相同吗?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明白了怎样提取目的基因。接下来我又提出新的问题,获得的目的基因能直接导入受体细胞吗? 教师给出信息,游离的DNA在细胞中会被分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专门的运输工具基因的运载体,引出第二个问题。 (二)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 1.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哪些? 2.质粒

4、存在于哪些细胞里? 3.质粒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4.质粒的特点是什么?教师出示教具加以介绍。 5.思考为什么质粒能胜任运载体的工作? 教师可以提示下列问题假如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不能复制将怎样?作为载体没有切割位点将怎样?目的基因是否进入受体细胞,我们肉眼看不到,如何鉴定?如果载体对受体细胞有害将怎样?我们敢选用从霍乱弧菌中的质粒来做载体吗? 6.总结要作为运载体应具备哪些特点? 运载体质粒把目的基因运进细胞,就需要提取的目的基因和质粒结合,怎么才能很好的结合。 7.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和解决问题 (1)用什么工具将质粒切开?用不同种限制酶吗? (2)为什么用同一种限制酶?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 (3)切口怎么连接,用什么工具? (4)连接的部位? 这种教学过程,能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判断推理能力。能使学生接受到潜移默化的科学研究方式的教育,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久而久之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设计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校)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