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40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微机类课程理论性及实践性强、概念抽象,内容交叉重复,教学难度大。通过教学改革研究,教师明确了课程的任务,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内容,制订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电类专业微机类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微机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具备一定的微机应用系统硬件及软件开发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这类课程没有复杂的理论和计算公式,但是知识点多、概念抽象、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和掌握

2、,更不用说应用了,教与学的效果均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在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的形势下,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卓越工程师”,有必要对电类专业中微机类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1 明确课程性质 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两门课程的讲授结构都是以微处理器为中心,介绍整个微机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接口技术。但是在课程性质上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微机原理及应用在我院电类专业的第五学期开设。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学习过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等相关基础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程序设计和电路设计能力。

3、微机原理及应用则是在这些课程的基础上介绍微机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接口技术,既包括硬件,又包括软件,属于“软硬兼施”的一门课程,培养学生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初步掌握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微机原理及应用在微机类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在我院电类专业的第六学期开设。作为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后续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具有很强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单片机应用分析、设计和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微机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微处理器、指令

4、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扩展、输入输出与中断、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计数器/定时器、A/D和D/A转换等几个方面。微机原理及应用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虽然微处理器、指令系统等部分有很多不同,但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上有重复,如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存储器扩展方法、接口扩展方法、中断技术及常用接口芯片等是微机类课程的重点内容,每门课程都将它们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不仅造成了学时的浪费,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根据课程性质调整教学内容,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上多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多讲不同点及实际应用,重点知识各有侧重。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

5、学生实现从“计算机整机”到以“CPU”为核心、外接存储器芯片和接口芯片的指令运行硬件系统的概念转换,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将CPU、存储器芯片、接口芯片等组成一个微机应用的硬件系统,怎样编程让这些部件协同工作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建立起系统和“软硬兼施”的概念。在授课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章节的顺序,可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讲授次序;注意某些重要概念的不断重复,使学生温故而知新;注意合理分配学时,讲课内容详略得当。在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主要掌握存储器的扩展、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中断等基本概念及微机基本组成原理和工作原理、常用接口芯片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使学生在微机原理

6、及应用基础上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基本能力,在内容上只需简单讲解单片机的内部资源、主要的汇编语言指令和程序设计方法,在授课过程中应主要讲述与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不同之处,例如MCS51单片机严格界定数据空间和程序空间,区分片内和片外存储空间,需要使用不同的指令访问数据或程序空间,使用不同的指令访问片内和片外数据存储空间;MCS51单片机使用片内接口时,只需要对片内的特殊功能寄存器进行操作。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充分利用单片机提供的硬件资源构建应用系统,着重讲解Keil C语言程序设计、Proteus软硬件系统设计及仿真。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能够将单片机的许多实例形象化,实现可

7、视化教学,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将两门课的内容错开、各有侧重,突破了各自为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时的利用率。从微机的基本原理到应用系统开发,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建立起来了。因为大大减少了重复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有效提升了系统设计能力。 3 优化教学方法 目前,微机类课程的教学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促进作用已毋庸置疑,但是目前很多年轻教师“患有多媒体依赖症”,轻视板书的重要性。多媒体使用过多,容易加快讲课速度,学生不容易及时消化。而板书作为传统的授课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控制教学速度,

8、而且可以增加师生互动,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多媒体,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时,适当结合板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际上,微机系统各部件间的工作过程类似于人与人的交流过程,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多举通俗易懂的案例,把抽象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人类行为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联想、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使用实例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还能让学生知晓所学知识的用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4 改革实践教学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过渡性课程,注重基础概念。软件实验主要是学习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巩固对8086指令系统的掌握,了解常见的算法。在硬件

9、实验的安排上,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辅以少量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用接口芯片的应用,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使学生了解微机复杂应用系统的硬件构成及程序设计。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注重项目开发。软件实验主要是学习C51语言的程序设计,熟悉常用的算法。在硬件实验安排上只开设少量的验证性实验,以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强调学生参与意识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使学生能够使用仿真软件设计应用系统,掌握利用实验箱扩展的功能模块开发简单的应用系统。 由于实验中使用的实验箱和单片机实际开发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仅靠实验是无法真正掌握单片机实际开发技术的。为此,

10、必须引入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进行课程设计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一次很好机会。教师通过精心选择题目,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优选、综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够设计开发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改革考核方式 微机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软件、轻硬件的现象,课程考核往往是一纸试卷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这样只能考核学生理论部分的学习情况,而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等能力。 (下转页) (上接页) 为了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知识型向创新型的转变,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微机类课

11、程的考核体系也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不同的课程,内容侧重点不同,即便是相同的课程,对于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要求。因而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应占有不同的比例。例如微机原理及应用作为基础性课程,应以理论考试为主;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作为应用类课程,应以实践考核为主。实验成绩除了根据实验报告评定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单独的简单提问,避免部分学生在实验中敷衍了事、抄袭别人的实验结果,也避免成绩评定的不公正。 对于在各种微机类电子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或在教学过程中已通过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偏硬)的学生,适当提高平时成绩的分数,使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成绩综合评定中得以体现。 实行教考分离,可以充分发挥不同教师的优势,督促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同时,学生所取得的考试成绩也相对公平。 完整、客观地考核学生的能力,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社会的迫切要求。 6 结束语 经过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教师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整合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在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偏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以及毕业设计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微机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把电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卓越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