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62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项目,是由玄武区发起研究,并在玄武区坚持了20年,有根基、有经验、有成果、有活力的改革项目。该项目在省、市多位语文专家的指导和鼓励下,在广大实验教师的积极学习和务实行动中,通过20年共10轮的实验,被证明为是一种用新理念提升学生汉字素养的识字教学新路径。实证表明实验班级学生在识字量和口语发展、思维发展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改革成果被山东、延安等省市引进、推广,已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一、 研究基础 1. 一项坚守了20年的教学改革行动。2018年,时任江苏省教委副主任的周德藩先生主持开展了“科学认读”识字教学改革项目,2018年,第

2、一堂“科学认读”识字研究课在南京市玄武区洪武北路小学诞生。被专家评价为“最能体现课改精神的研究课”。20002018年,南京市玄武区、无锡市锡山区、泰州市高港区四个核心区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辐射到苏南、苏中、苏北500多所小学。2018年,玄武区申请获得“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推广项目”,进一步深化了改革行动,并加大了此项改革成果在区域内的推广力度。在南京市200多所小?W推广,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该项目还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到云南地区小规模农村学校,促进了农村小学识字教学水平的提高。2018年,项目组在进一步明晰研究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更名为“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进一步聚焦学生的识字

3、心理特征和识字规律的研究,凸显“给童年一段学习母语汉字及母语文化的快乐体验”的理念。2018年,该项目被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语工处列为“语言文字工作进校园”工程,并在六合区展开试点。 2. 一段为儿童母语素养奠基的识字教学改革历程。南京市玄武区已经进行了10轮的教学实验,通过对学生“亲汉字”的态度、“学汉字”的方法、“识汉字”的效度等维度的跟踪与评估,证明这是一项目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基础上,能够有效而全面地提高学生学习汉字效率以及教师的识字教学方法。实验班级学生在二下,平均识字2500个,能达到自主阅读的要求。玄武区近100位教师参与了实验,近100个班级,4000多学生在实验中获益。随机

4、加入实验的班级,两年实验后,往往会成为本校“最受任课老师欢迎的班级”“更活跃的班级”。多个实验班被评为南京市“书香班级”称号。2018年,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实验班毕业的学生还参加了央视“汉字听写大会”现场角逐。研究团队注重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总结。多位教师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近5年,公开出版让儿童解开汉字的密码等专著2本,素养指向的“玩转汉字”学习活动设计等30多篇论文发表在上海教科研等杂志上,其中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3. 一个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的改革故事。自教学改革开展以来,玄武区就积极做到边探索、边总结,边反思、边推广。先后承办参会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全国低年级识字教学研讨会”3场。

5、承办江苏省“科学认读识字教学专题研讨会”5场。承办南京市“玩转汉字识字教学研讨会”10多场,均收到良好的反响。实验学校的研究活动被南京电视台扬子晚报南京晨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实验学校教师在对外接待中上研究课50多节。凤凰语文网站开辟专题进行课例选登。时代学习报(小学低年级语文版)开辟专栏刊登“玩转汉字小游戏”专栏。山东潍坊、陕西延安等地参与了此项目的实验。项目提出的“生活识字”“汉字开花”理念被21世纪教育研究院应用于云南地区农村儿童识字教学研究中。2018年南京市教育局将此项目确定为“南京市小学内涵发展重点推广项目”(全市5个)。2018年,南京市教育局又将此项目作为“语言文字推广工作进校

6、园”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在六合区、浦口高旺小学的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二、 研究价值 1. 时代对母语的文化自觉,要求汉字以丰盈的面貌进入学生的学习。教育部联合中央电视台打造中国诗词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等大型电视文化节目,激起了人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重树了民族文化自信。正如教育部长陈宝生所说“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血脉。”本项目确立“汉字好学,汉字好玩,学生能自主识汉字”的理念,回应了时代对母语汉字学习的新要求。本项目力求突破汉字母语教学的惯有模式,将汉字学习、汉语言文化涵养与积极思维方式的培养融合在学生作为主体的汉字学习过程中,也期望让汉字母语素养的养成有迹可循。 2. 传统识字教学中遇到

7、的问题,需要教学创新来实现突破。自建国以来,识字教学研究在一代又一代教育人的探索中,形成了流派纷呈、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要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指向”转变。传统识字教学在解决“教识字与学识字”“课本识字与生活识字”“孤立识字与涵养识字”等矛盾中,需要作出从理念到方法,到行动的变革。本项目创新了学生识字资源载体,引导学生从课本识字到自己动手做剪贴本识字,尝试了“让儿童先行学”的识字教学程序的调整,探索了学生“玩转汉字”的多种方法,触发学生参与其中,积极建构,主动发现,体会汉字之美。 3.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项目的新发展,需要前瞻的视野和平台做支撑。本项目虽然在

8、理解儿童、研究汉字、感悟母语方面进行了深入多维的研究。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儿童已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直接推动着教育教学的革命。本项目将在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工具,研发“让儿童玩起来”的互动平台,促进“识字剪贴本”的变革,使其更多元、更开放。 三、 内涵理解 “玩转汉字”,“玩转”一般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能够了解操作程序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最终取得较好的实操效果。“玩转汉字”是对学生识字活动状态的一种形象表述,是基于学生立场的汉字与汉语文化学习活动,即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游戏、对话和探究等方式对汉字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一种学习汉字的良好状态

9、。这种状态,包括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具有“亲汉字”的情意,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自然而主动地关注语言文字信息,对汉字充满兴趣;其二,具有“玩汉字”的方法,儿童面对一个汉字、一组汉字,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质疑问难、检索查阅以至发现规律,初步掌握学习汉字的思维方式;其三,具有“把玩汉字”的素养,儿童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能够初步体验汉字和汉语文化的魅力,逐渐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有进一步探究汉语言文化的持久能力。 新发展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一是,以新理念促进研究新发展,即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儿童认知理论等思想为引领,以培育儿童母语素养为目标指向,科学开发“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活动多样

10、化模型”;二是,以当代前沿的脑科学理论、认知语言学为指导,深入研究儿童汉字母语学习的言语发生机制,促进汉字学习科学化;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及新的教育平台中,探求小学低年级科学识字教育的新范式,促进科学识字教育研究的新发展。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指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识汉字、快乐识汉字的“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活动”的深化研究;另一个是指将活动课进行推广验证研究,即在南京市玄武区小学识字教学长期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经验与成果加以提炼和丰富,并面向南京市和江苏省苏北地区及省外部分学校推广,在其他地域及教育情境中实验,从而探索出小学识字教育的综合实?活动样式。 四、 探索路径

11、本项目实验,在原有研究探索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做法,深化研究,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实验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向度展开,形成“?B”形的结构。其中一竖“丨”是指项目的深度推进,指向对“玩转汉字”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改革创新。 1.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教学改革”的学理探索。在本板块的项目推广工作中,既包含促进“玩转汉字”活动课程向理性思考,学理追溯方面进行探索,促进成果品质提升和在学术领域的传播推广,又包含关注儿童的研究视角转换和实践层面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创新。 通过全域性阅读,提升认识的深度。通过汉字全息学汉字创造心理学汉字文化学言语教学论等专著的阅读,重建教师对汉字母语文化和儿童

12、汉字的理解,抛却陈腐观念和教学行为。对母语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儿童母语素养的内涵与外延、“玩转汉字”活动课程与儿童母语素养的关系进行文献学习与思辨性探索,主要探索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下的母语素养的表征。另外,还对18年研究经验、视频、课例、成效的梳理与反思,从而凝练已有研究中的高效教与学的原理,并对“玩转汉字”活动课程的定位、学理依据,以及课程与儿童认知、汉字文化等方面关联的追问与回答。 2. “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活动课的顶层设计与优化。对“玩转汉字”活动课的已有资源、实施策略进行梳理与反思,提取行动路径,把握实施的核心思想,同时对母语素养指向下的儿童汉字母语学习的趋势和方法创新点进行寻找,找到

13、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点。对“玩转汉字”活动课中的对象、目标、资源、实施、评价等要素的一致性、连贯性进行设计与论证,探索出“玩转汉字”活动课的活动程序模式、活动目标模式、活动主题模式等。对“玩转汉字”活动课程进行双向建构,形成独特的具有学理依据的教学模式。 3. “玩转汉字”的儿童汉字学习方式多样化开发。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研发儿童识字过程中“玩转”的体验。发掘汉字自身的“字源生字”“一字带一串”的构字功能,开发“汉字开花”式学习方式,引发儿童对汉字奇妙的兴趣。通过“一幅图就是一个字”“一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等有趣的汉语现象,让学生在猜测与验证中,生发对汉字文化的趣味。通过影像、动画、“字源字理”文本

14、故事,让学生感悟汉字历经演变的历程,赋予抽象汉字符号以历史与故事。通过购物、旅游中的汉字寻找、把玩,以生活为经,串起汉字学习的真实性情景。通过相关、相同、不同、相近等汉字的比照与玩味,激发儿童对汉字推敲与追问的浓厚兴趣,像解难题、走迷宫那样,对汉字的识读、玩味、质疑、拓展处于积极而兴味盎然的状态。 4. “玩转汉字”儿童学习平台的建设。根据“玩转汉字”课堂改革的要求,对已有的以剪贴本为载体的文本展示平台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优化,充分利用当下手机随手拍等自媒体功能,加大剪贴本搜集与整理的电子化开发的探索力度。 从“玩转汉字”活动课实施的需要出发,借助南京市电教馆和社会网络运营的资源,开发网络平台和

15、APP平台工具的研用。应用这些平台,促进儿童对汉字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学生学习方式的新需求,为学生营造有文化底色又促进对话的母语汉字认知网络环境。如对儿童识字量测评与诊断的语音平台的开发,促进儿童“学汉字、用汉字”的小游戏开发,基于CCtalk的实验课程共享的互联网学习的开发等。 5. 基于儿童研究的“玩转汉字”小学识字新课堂改造的路径研究。情境化处理,唤醒儿童成长中的“自然之力”。在汉字与汉语言教学中,观照儿童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整体背景下的汉字、汉语,尊重儿童源于生活的洞察与经验,从场景性背景中提取汉字信息。对话式经历,培养基于系统思考的思维方法。汉字的信息含量极高、压缩性极强,经解压后释放的信息量极大。对话式汉字学习,既是儿童与汉字的对话,也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更是儿童与经验的对话,儿童与同伴的对话,是一个基于汉字音、形、义的多重信息交互的过程。游戏化改造,提升儿童亲近汉字的情意态度。游戏化学习的对象是汉字,将汉字及汉字群整体地置于游戏的中心,让儿童以辨别、比较、归类、联想等实现深度学习。 (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