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182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与“写”在历史教学中的“移植” 【案例】 在今天的历史课上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将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写”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难忘九一八”。以下是几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我首先请一位学生大声朗读了导言部分的歌曲松花江上的歌词,这位学生读得非常正确、流利,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我正准备发表评论时,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唐同学虽然读得很流利,但是没有读出感情”。话音一出,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我心里暗喜,这正是我要说的话啊。我马上回应说“从大家的表情来看,大家都同意他的看法,我觉得也是这样,那么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那就让我们仔细阅读歌词,详细解读它的创作内容。

2、”我让学生仔细阅读歌词,从历史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将所提的问题写在问题条上。 片段二短短几分钟时间,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我快速地浏览并挑选了一些对掌握本课知识有关的问题(1)“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刻指的是什么事?(2)东北人民为什么会流浪?我将这些问题又抛给学生,让学生精读教材,回答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补充。 片段三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我让大家再一次轻声带着情感朗读这首歌词,然后请一位学生朗读。这位学生朗读时,大家都被她的朗读感染了,教室里的气氛相当凝重,仿佛回到了九一八后的东北。读完后,掌声再次响起,这次的掌声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片段四在总结完本课的知识点后,我点开血铸中

3、华网站上的九一八事变纪念馆,让学生在“网上祭奠”栏里写下学习这段历史的一些只言片语。下面是部分学生写的留言 历史应该铭记,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拯救我的中华!行动起来,中华正在崛起!铭记历史,刻苦奋斗! 为祖国发愤图强,我们不会忘记这个让所有中国人感到耻辱的日子,我们要向918事件遇害的先人们致哀!勿忘国耻,复兴中华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思考与分析】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大多数历史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如何在课堂上得以落实。经过多年的上课与听课,总结起来处理方法不外乎三种一是简单空洞的说教,如在学习抗美援朝战争时,我们往往让学生讨论,大家应该学习志愿军战士的

4、什么优秀品质,然后老师给出一个相对标准的答案。二是运用多媒体资源,从多种感官对学生进行刺激,让学生沉浸在一定的氛围中。三是通过学生组织的各种表演,以此让学生体验历史,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第一种方法是把情感当成简单的知识来处理,达成的还是知识目标;第二种方法虽然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但缺乏持久性,难以达到内化;第三种方法由于参与面有限,很难使情感达成共鸣。在听了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能将语文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历史教学中来呢。 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历史和现实的某种反映,特别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正是时代情感的一种宣泄。松花江上虽然是一首歌,但是我把它的歌词当做一篇文章来

5、处理。这篇文章既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又反映了东北人民在离乡背井后的哀伤。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希望通过“朗读”来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希望通过“精读”学习历史知识。 学生的表现和我所预想的一样。由于是历史课,学生在初读歌词时把它当作一般的历史事件来阅读。长期以来历史以纪实为主,因此在语言上大都比较直白,平铺直叙,几无感情色彩。同时,由于没有历史背景知识的储备,只是注重了朗读的正确与流利。然后有一个学生提出情感不对时,我自然地引导学生精读歌词,提出问题。学生问的问题很多,由于是历史课,所以重点应该在历史知识上。因此,在精读提问中,我让学生重点去思考两个词“九一八”和“悲惨”。

6、然后指导学生从历史的思维角度回答这两个问题。当学生理解了这两个词,尤其是“悲惨”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时,那种既悲伤又愤怒的情感油然而生。这时再让学生读这篇歌词时,情感自然就出来了。后来那个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打动了课堂上所有的人,在那一刻情感达到了共鸣,得到了升华。 在语文教学中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读”,另一种方式则是“写”。通过课堂的两次朗读,学生在情感得到了一次洗礼。但是毕竟是未成年的初中生,心理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单凭外部的刺激,难以持久。只有让情感内化为一种态度或者价值观,才能真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标。“写”是一个最好的情感抒发的方式。我将这一方式引进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网上祭奠”里写下心中想说的话。仔细阅读每一个留言,字里行间表达出一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时间虽已流逝,但历史的印记我不敢忘记”。学生爱国情感一步步加深。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关键不是在形式而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情感体验。语文学科教学中的“读”与“写”的模式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编辑 薄跃华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