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270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叙事抒情诗,全诗感情真挚,含义隽永,值得吟咏赏析。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高中阶段语文学科,它是人民教育高中语文必修1第1单元第3课,需1课时完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自传性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对保姆大堰河悲苦一生的追忆,抒发对养育了自己的乳母诚挚的赞美和深切的悼念之情,也有力地控诉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全诗感情真挚,含义隽永,值得吟咏赏析。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让学生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能够感知诗歌内容,品味诗歌语言,

2、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领悟诗歌主旨,以丰富心灵,陶冶情操。通过教学,学生将在诗歌鉴赏能力上有所提高,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 毛诗序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诗歌的核心。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根据这一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运用排比、对比、反复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2.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品读诗歌语言(侧重词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2.通过诵读、品析,感悟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切的爱和诚挚

3、的赞美,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培养学生感恩的美德。 【教学重点】 品读词句,感悟深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人与乳母之间的母子真情。 2.探究词句表达的深切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高一学生对诗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识,鉴赏诗歌的能力还很有限。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以及前两课的学习,发现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如在学习再别康桥时,通过反复诵读,学生感悟到了徐志摩对康桥的喜爱和眷恋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较容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掌握教学内容。 【教学思路及策略】 “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

4、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本着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真情导入出发,由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诗歌,教师点评总结。本课教学笔者借助多媒体的手段,运用诵读法、点拨法,启发学生思考、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营造诗意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感悟诗意,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词句赏析法。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选择多媒体教室,使用ppt课件,增强直观性、实效性以及诗歌的感染力。 准备ppt课件、乐曲二泉映月、歌曲懂你。 【教学过程预设】 一、

5、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调动情感,创设诗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歌唱母亲的歌曲懂你,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亲、歌颂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铁窗前,看着漫天的飞雪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他诗情涌动,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含了浓浓深情的诗篇,也是一首献给普天下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解题 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1910年艾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

6、但依然不受欢迎,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在地主家里感受到的只是“冷漠和歧视”,“只有在大堰河的家里,我才感到?嘏?,得到宠爱”。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让他刻骨铭心。 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被捕入狱,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天空飘着雪,由雪寒,诗人想起了给予自己无限温暖和关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他情不能自已,便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赏析诗歌的重要手段。了解作者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三、初读 1.播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教

7、师配乐范读,学生聆听。(教师活动) 2.学生诵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活动) 3.准确把握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整体感知 师读了这首诗后你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有什么感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明确读了这首诗后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她爱“我”如自己的儿子。她只活到四十几岁就离开了人世。 感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乳母深深的爱和悼念之情,而且热情地赞美和讴歌了我们中国的农村劳动妇女。那种积郁首先来自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来自他对农民命运的关切。 作者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歌颂了贫农妇女

8、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纯美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并揭露和诅咒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诗歌,初步把握大堰河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体会借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词句赏析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艾青身陷囹圄,温暖诗人的依旧是大堰河的爱。 师好诗不厌百回读。让我们一起再细品诗歌中的词句,体会诗歌丰富的意蕴。 (一)相同句式再现生活场景(排比、反复) 师让诗人怀念、赞美的大堰

9、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诗歌第4节和第7节。 投影相同句式再现生活场景 第4节诗(略) 第7节诗(略) 师这两节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大堰河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明确排比;大堰河的辛苦、忙碌,还有她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 师刚才同学们都注意到了排比,诗歌第4节和第7节首尾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又表现出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明确运用反复;大堰河是一个善良,对“我”疼爱有加,却又命运悲惨的人。 师诗人刻画了大堰河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又是作者的乳母,在刻画中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对大堰河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师总结 排比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

10、要的特征。全诗除了1、2、5、11、13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及句式相关,既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吟咏“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总之,反复、排比

11、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 (二)数量多少的对比 师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第10节,重点体会几个数量词。 投影数量多少的对比 第10节诗(略) 师这一节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又倾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讨论明确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和控诉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诗人强烈的愤慨包含在这数量词组的对比之中。 教师总结这一节,诗人用数量多少的对比,看似低沉舒缓,实则奔涌着

12、满腔的愤怒,“是在写着给予这个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三)善用色彩 师艾青不仅是著名诗人,也是有才画家,他早年考入艺术学院,还远渡重洋到法国学习绘画,对于色彩很敏感,并有独到的理解。同学们找出诗中运用色彩的词,感受其色彩的描写。 投影善用色彩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师诗中用了大量颜色。颜色一般是用暖色调代表光明、温暖、信念,用冷色调代表苦难、大地、忧郁等。今天我们一起来探

13、究一下“紫色的灵魂”,其他关于色彩的描写留到课后思考完成。作者为什么选择“紫色”这个词来修饰灵魂?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生讨论明确一种看法,紫色是高贵、神圣的象征。大堰河身份虽卑贱,但她慈爱、善良、勤劳,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灵魂最高贵、最伟大。另一种看法,紫色是伤痕的颜色,是凝血的颜色,代表了不幸、苦楚、伤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难一生,结局悲惨,因而称之为“紫色的灵魂”。 教师总结 诗人运用色彩,突出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诗歌主题。 (?O计意图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赏析诗歌词句,掌握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手

14、法,在词句中体会作者感情,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从赏析词句的角度鉴赏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重点通过赏析词句,掌握诗歌运用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手法,体会作者感情,这也是我们鉴赏现代新诗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设计意图强化本课的学习重点,掌握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 【自我反思】 一、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1.这一节课歌颂母爱的主旋律和学生的情感容易产生共鸣,情感体验联系紧密;注重从诵读出发,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感情。 2.本课教学设计积极践行新课标教学建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较好实现了合作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把握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感情,又一次获得了情感与心灵的洗礼,基本达到了热爱劳动人民、感恩的德育目标。 4.在教学过程中,把古老的母爱这一主题贯穿在对词句的赏析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的解读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整个教学设计容量较大,课堂教学感觉时间紧张。如果设计成两课时,效果可能会更好。 2.对诗歌的赏析,有些方面涉及的不够或没有触及。 3.如果能和艾青的其他诗作比较鉴赏,体会艾青诗歌的特色就更完善了。 (责任编辑陈剑平)第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