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295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教学体会点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作者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谏之意。气象雄伟,读来真是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使之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激情呢?我的体会是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上课开始,如能让学生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文名句、典故、趣闻等就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开阔思路,活跃气氛,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由于我平时培养了学生看课外书的习惯,所以,

2、预期目的的实现就有了可能。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好。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不少的仁人志士,你最喜欢哪一位?”话音一落,同学们便争先恐后的回答,有的说喜欢诸葛亮,有的说喜欢文天祥我不失时机的又问“为什么喜欢?能找出一两句歌颂他们的名言佳句吗?”同学们马上找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诗文佳句。我对同学们的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后非常自然顺畅的引出了今日要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快速找出与文章主旨有关的名言佳句,学生立刻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来,在承前启后的过程中,同学们新旧知识自然而然的衔接起来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

3、的基础。 二.凝神静息,心入意境。 我让学生闭目听课文朗读录音。因为这样可以把学生的心神引入到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与想象中去。他们会不自觉的陶醉于那优美的意境和无穷的意趣,从而如痴如醉。实践证明,当录音朗读完毕,他们仍依依不舍,游魂不返,这是怎样的一种佳境呀。我不去立刻打扰他们,因为此时无声胜有声。当他们睁开眼后我问,还愿听否,他们齐答“愿” 。我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不由自主的跟着录音读起来。可见,他们全身心投入进去了。听完后,我点了一个平时朗读能力较差的的学生朗读,他竟读得那么顺畅而声情并茂,获得了同学们的喝彩和掌声。这一步,使课文所包含的一切神韵像春雨一般,沁入了学生的心脾,受到了润物细无

4、声的效果。 三.巧妙设疑,各抒己见。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课堂提问,特别是精巧的课堂提问,是能吸引和感情振奋的。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汲取知识营养的内在要求,繁重的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轻松自在如游戏一般。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归纳文章主旨的时候,不是提“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而是“迁客骚人对两种不同景物的态度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接着再问,古仁人与这些迁客骚人有何不同?由此循序渐进的探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本文主旨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自然水到渠成,从而提升了学生探究兴趣和能力。 四.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把学

5、生从课堂上所学到的一切,化成内在神和灵,我把学生带到离县城不远的凤凰山,那里有与岳阳楼记相似的情景有栖凤亭,有屈原庙,有古建筑群,最妙的还有与岳阳楼神似的浩淼江水以及名闻天下的三峡大坝。这真是这篇课文极好的辅助教材和形神外延。学生一到那里,因为有刚学到的岳阳楼记的铺垫,精神为之一振,立即文思泉涌。有的吟诗,有的作对,有的也学岳阳楼记的某些技巧作起文来。记得有位学生仿岳阳楼记口头作文“听爸爸说,新县城是一九九八年夏秋之交整体从老县城搬到这里的。这里是三峡大坝库首。举目望去,环山兀立,秋水浩淼。西江立壁,长虹饮涧。更有参差人家,云遮雾绕,甭提楼台轩榭,梦里幻里。而最最动人之处还数我足下的凤凰山。靠

6、东是古建筑群,一赌此,时光倒流,明清遗风再现;靠南是屈原故里,须细品,春秋高洁顿显。靠西是栖凤亭,若登此,飘飘欲仙,不扶摇也会直上九万里矣。而北有森林公园,苍松古柏,枯藤绕槎,间以醉枫,缀以黄花。徜徉其里,乐不思家。真人间仙境也。一阵秋风掠过,忽想起屈大夫和范文人以及无穷无尽的仁人志士来,若他们不是生在那不幸的时代而是当今盛世,该是何等幸运幸福呀。又想到,若不出生那个动荡时代,不受尽人间地狱之苦,又何以写的出那动苍天泣鬼神的名篇呢?还想到,历史这条大河不可能永远在平地流淌,他必然要发于高山,穿过峡谷,跨过巨石暗礁,淌过平原,最后向大海流去,然后在太阳的作用下,从地到天,从东到西,沧海桑田,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学以致用。这就是有血有肉的生活带来的作用。是生活也只有生活才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不仅学得了古人的写作技巧,还激发了他们的联想和对生活及历史的思考和思辨。这绝不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能望其项背的。因此,为把语文学好,使语文真正透出一股活气,精气,清气,神气,灵气,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生活这个包容一切,产生一切,激发一切的活水源头。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