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45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本文论述了本科院校焊接专业必修课程材料焊接性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在课堂中添加科技论文,让学生认知和讨论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实践证明,以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内容由常熟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XJ2018003)资助。 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焊接专业(本科)。随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分别开设焊接专业。随着新世纪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焊接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1。材料焊接性这门课程属于焊接专业或方向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教学工作应该密切联系专业

2、,联系实际,而不应该是纸上谈兵。另外,在缓解学生学业压力,减少学生课时,增加学生学习的内容下,花大力气和精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及方法,让学生在较少学时下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专业教师迫切需要钻研的一个方向1-2。 1.材料焊接性教学目前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高校材料焊接性这门课程采用的教材多数是李亚江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焊接冶金学-材料焊接性,此书内容全面详实,对于学生是非常好的教材。学校材料焊接性课程目前教学方式有一些不足,比如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很多焊接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较弱,对于

3、教材里的冶金过程相对理解起来较困难。 教学模式过于简单,上课时以讲解教材上的理论为主,让学生枯燥记忆;教师一般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机械讲解各种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所有这些不足都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使当前面临的问题有所改善,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目前主要是焊接方向。所开设的材料焊接性课程主要通过教材自带的配套教案,经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材料焊接一些基本的理论,再通过具体的材料进行模拟焊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容易上手,但不能跟实际相结合,学生也不会主动去思考,时间一长,很快就会忘记所学内容,专业知识也就无法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也不集中,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

4、 1.2 学时偏少 材料焊接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脱离实际,将没有意义。但是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少,有的只有32学时,基础的内容讲解后,很多先进材料焊接内容如复合材料焊接,异种金属连接等内容就根本没有时间去讲,而对于焊接专业学生来说,了解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很有必要。 2.教学内容的设置 材料焊接性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8学时,实验4学时。该门课程教学时数较少,需要加大学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仅有的学时里,增加专业针对性,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进行学习。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对焊接专业的认识着手,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3。将一

5、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讲解,同时还可以运用更多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如现场播放不同材料焊接视频,让学生对照书本和视频,有直观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弥补理论枯燥所带来的部分问题,给学生以更加实用和更加直观的展示。同时需要增加实验学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不同材料的焊接实验,如不锈钢,低碳钢,铝合金等材料的焊接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不同的材料的焊接,使得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同时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学生创新材料的焊接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 总之,教师应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材料焊接性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从某个方面来说,是衡量焊接专业学生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结合我校本科院校建设模式,材料焊接性课程教学已经有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必须紧密联系专业背景,紧跟最新学科发展前沿,不断鼓励学生去大胆实践,才能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