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60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析与教师的人格成长 教师的人格成长不能照搬适宜儿童的教育方式,因为成人的心理不具有儿童的特殊的可塑性,成人已形成了稳定的人格特性以及明确的自我意识。因此,间接的教育方法,即自我教育才能最好地满足教师人格成长的需要。精神分析就是一种能够让教师进行自我教育,并从中受益良多的心理学工具。 教师要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能不认识人的心灵,健全自己的人格。在各种关于人的心灵与人格的学说中,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无疑是最深刻,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百年的发展证明,弗洛伊德创立的学说实际上是人类心智的巨大拓展,是人类目前找到的心灵成熟与人格健全的最好的工具。 一、固着与成长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分

2、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等阶段。人在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会导致无法正常地进入心理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弗洛伊德把这种现象称为固着。在我国,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朱建军教授在心灵的年轮这本书中甚至认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性格是一种病态的口欲期固着人格,即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其个性发展被过于压抑,使孩子成年后心理上还仍然固着在口欲期。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人的成长,我们不能看一个教师是名师,就以为他是成熟的。他只是在当下的教育评价体系下成功了,但在心理上,他可能还一直固着在小时的某种阶段。 我们也并不完全否认名师的价值,但在他们身上背负更多的是时代的局限,他们的童年的生活经历

3、决定了他们的人格,也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有很多可怕的东西。以有当代孔子之称的魏书生为例,他那些规训学生的教育技术对学生人格发展是非常有害的。比如,他非常善于让学生写检讨,并美其名曰犯错误写说明书。魏书生的犯错说明书本质上就是检讨书,他这个发明源于文革的检讨文化。检讨是文革各种摧残人的方法之一,源于人与人之间非理性施虐受虐的病态的心理,魏书生虽然把名字改了一下,但是他潜意识里施虐的冲动还在。检讨书越写越恨老师,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学生的这个评价,说明这种教育技术本质上就是一种对人的精神摧残。 本质上,这种教育技术是一种简单的行为主义理论,就是将某个行为和愉快体验连接起来,这个行为就会强化;反之,和痛

4、苦体验连接的行为就会弱化。行为主义手段看起来是很有效的,比如训兽师就是这样训练动物的,但对人的教育却要比这复杂的多。表面上,魏书生的惩罚技术能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但却使学生从错误中产生对自己的憎恨和否定,这样的惩罚,即使让学生的行为符合了要求,其代价是是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因此,现代教育提倡儿童的视角,把犯错看成儿童正常学习的组成部分。如果儿童犯错一次,就越恨自己一层,那他怎么从错误中学习,并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在魏书生与民主教育这本书里,对犯错的学生,魏书生还有许多其他的惩罚措施,比如罚犯错的学生做好事,当众唱歌等。事实上,学生必须对他的行为承担自然的后果,这也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而魏书生这种

5、非自然的惩罚对人的成长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把做好事、唱歌与被罚的记忆连接在一起,学生以后还会乐于做好事,把唱歌当成快乐的事吗?有些人学魏书生的做法,学生迟到罚写诗,试想,被罚的学生以后还能喜爱诗歌,写出好诗吗。 魏书生的这些教育思想是他的人格的产物-蔡朝阳老师称他的人格为权威主义人格。精神分析认为人的人格一般6岁前形成人格,童年生活经验决定了人的人格。魏书生的童年时代中一定有一段较长的必须服从于他人意志的生活,个人的意愿不断受到压抑。因此,他把制定规则,然后按规处罚的童年经验当作了教育的真谛,这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固着现象。要越超这种心理情结可以用精神分析的知识来做自我分析,弗洛伊德把人的人格分为

6、本我、自我和超我。敢于而对真实的自我,接纳不完美的自我,而不是以一个虚假的自我来替代真实的自我,才能保持人格的独立与健康;才能发展出健康的超我,平等地对待学生,接纳学生,引导学生确实面对自己的问题,并用人格的力量点亮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真诚的引路人。 二、用人格引导人格 人的行为由性格驱动,精神分析知识能帮助教师更深入的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动机,并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完善学生人格。比如,学生厌学,经常逃课,怎么办?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他表现出这些问题,到底在表达什么?一般是因为他在班上没有被重视,对老师有恐惧感,甚至家里也不给他安全感。

7、第二要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特别是童年经验让他变成了这样?要让问题学生在以后不成为一个问题,必须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分析他问题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纠正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有两种路径,一是消除问题学生产生问题的心理土壤,从而导致不良习惯的改变,只有心理问题解决了,行为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得到矫正;二是使这些不良习惯升华,引导到有利于他的成长的方向上,比如有些学生个性强脾气大也不完全是坏事,或许这还能帮他们寻得并坚定自己在这个世上要走的道路。 要教育好学生,老师一定要树立起权威,但是要树立理性的权威,而不是非理性的权威。非理性的权威就是你必须听话,否则就要检讨,甚至接受惩罚。理性的权威不仅允许、而且要求那些服从于这一权威的人经常督促,真诚沟通。教师用理性权威解决学生问题要在理解、接纳学生的基础,向学生表达我理解你,但是,这不是你表达自己的正确方式。 精神分析学爱卡伦?荷妮说过,在没有冲突的真空中,人是无法成长的。成长乃是在于解决冲突,并平衡冲突;随着个人解决方法的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倾向,导致了不同的人格发展过程。通过解决冲突,平衡冲突的过程,把学生的人格引向积极健康的道路上来,这正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