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803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纵向比读教材异同 理性调整教学策略纵向比读;把准方向;教活教材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蓝本,同时,教师又是教材的灵活运用者。所以,读懂教材、用活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保障。教师除了研读现行的教材外,还要瞻前顾后地比读新旧教材,读出不同时期教材的联系与变化,弄清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深刻领悟教材内容的教学内涵,这样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现笔者本着接纳反思完善的态度,从不同时期教材的纵向分析与比较的视角,谈谈如何使教材解读更到位,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通读总比整体感知教材结构把准方向 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它凝聚了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教研人员及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是学科课程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通

2、过通读教材,对比不同历史时期教材的编排特点,能了解教材的发展趋势,弄清教学改革的动向,把握教学策略。通读教材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阅读教材目录。目录是全册教材的总纲,通过阅读目录可以了解各章节的起讫、页码,大致明白各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阅读前言(编者的话)和后记。每册教材的前言和后记,一般是说明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过程,或介绍、说明使用教材注意事项等,对研读全册教材很有指导意义。三是略读教材全文。一般以较快的速度浏览教材,了解各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和整体结构体系。 例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以下称人教大纲配套教材)数学第十二册的最后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的目录为“数和数

3、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项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称人教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最后一单元整理和复习的目录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项内容。比较两个版本教材这一相应内容的目录可知,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中“数与代数”包含大纲版教材中“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这3节的全部内容及“量的计量”的部分内容,是把原来的“应用题”改称“问题解决”,后融合到运算教学中,明显加强了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的整合,同时增添了“综合应用”内容,体现教材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如,关于教材的前言与后记,大纲版教材只有“

4、说明”,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增加了以学生为阅读对象的“编者的话”,提示本册重点内容所在,突出教材的使用主体;人教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与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相比,又新增了后记前页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中列举的“喜欢学习数学、愿意参加数学活动、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等9项内容,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和具体表现。从对比中我们可以读懂教材的变化,悟出课标新理念,领会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要求等。这样通过通读,就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相关知识的结构和教师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读教材是对教材初步的感性认识,能快速地比较出不同时期相应版本教材的整体结构及学科知识体系的大致脉络等。但通读教

5、材只是教师读教材的第一步,教师要有效实施教学,还应进一步读懂教材各章节内容的细节变化和编写意图,把握教学实质。 二、精读细对领悟教材变革意图教透教材 教材是由编写人员精心编制而成的,每项内容的变革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比对各个时期同一教材内容编写的异同,读懂教材演变后保留内容的“重要性”与修改内容的“必要性”,领会教材变革的意图,教透教材。 如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中的“第几(序数)”内容的编排 大纲版配套教材是一行文字“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下配一幅几个大人和一个小朋友排队上车的“主题图”。 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如图(1)。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如图(2)。

6、 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三套教材都传承了大纲版配套教材图文结合的经典编排方式,编排时都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图,生动有趣且直观形象地显示了每个人物排第几。教师要从三套教材中找出共同之处都编排有“第几”的内容,悟出认识“序数”是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即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借助主题图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识别出各个人物分别是排第几,有效地开展“序数”教学。 纵比三套教材,不难发现三个时期的教材也有明显不同之处。大纲版配套教材有文字描述清晰、知识点突出的优点;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注重讲究直观,但文字描述却过于含蓄(教材只出现一个“第”字);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吸纳前两版的亮点,进行优化组合,不但有形

7、象的主题图和示意图文,还增加了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提示语,做到图文并重。所以,教师要读懂教材,意识到教材中必要的文字说明是不可或缺的,它或能揭示教学目标,或能指明教学重难点,或能启示教学方法,或能提示学习方法。教师要认真研读提示语,除了弄清表层显性的语意外,还要领会提示语的言外之意,有效发挥提示语应有的功能。如上述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在教学“第几”时,除了通过让学生在观察、计数排队买票的人数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外,还要用心解读图下方的那两行文字,引导学生理解“有5人排队”“小朋友前面有1人”,这两句话中的“5”和“1”与“第1”“第5”的区别。教材特意将自然数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放在一

8、起进行对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辨析、理解序数,突破了本节的重难点;同时要用好“聪聪”提示语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实现新课标理念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三、研读深究依据新版课标精神用活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版)颁布已两年,目前除了一、二年级使用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外,其他年级本学期仍使用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怎样根据新课标精神来活用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这是教师必须思考与研究的问题。所以,教师要结合学习新课标,深入研读、比照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与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的异同,把握教材变化的趋势,适时合理地对实验版课标配

9、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重构”改编乃至增删。例如,“解决问题”这个知识模块,大纲版课标配套教材的例题,都是以严谨的文字叙述按类型划分,标准化、格式化明显,以“应用题”的名称单独成章呈现,解题方法强调类型化;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的例题,多以情境图、对话形式呈现,充分借助生活经验解题,重思考过程,轻提炼方法,淡化数量关系。依据2018年版的课标编写的教材,重视“四基”目标的落实,保留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又吸纳大纲版配套教材重问题结构和数量关系分析的精髓,注意解题过程的模型,重视渗透模型思想。如2018年版课标配套教材一年级上册P46、P47、P57三道例题,解题过程都有显眼的红底白字的三

10、句提示语“图中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同样,一年级下册P20、P21、P46、P58、P77、P78,二年级上册P7、P32、P78、P84、P92的例题也都有这样的解题过程的提示语,它给教师传递一个信息问题解题过程可遵循这三个步骤模式,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合理性,注意回头看,培养反思意识。所以,在仍使用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的年级,教学“解决问题”时,也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模式。例如,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三年级下册P99“解决问题”例1,教材呈现的是情境图和“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108=80,808=240,一共240人。”“1083=240

11、”四个对话框,按照这种形式教学,学生学习过程缺少数学思考和思维训练。去年在研讨该课教学时,一教师大胆借用修订教材解决问题的三步骤模式,在“怎样解答?”这个环节,除了引导学生用1083=240解答,还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与阐述,理解并掌握了1038=240和8310=240等其它算法,拓展了教材的宽度和学生思维的深度;又通过“解答正确吗?”步骤,让学生学会检验解题的结果,养成反思习惯。这样较好地落实了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灵活使用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的目的。 研读教材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和保证,教师要学会纵向研读不同时期的教材,弄清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用教材教,与时俱进地谋求最佳教学策略。 (责任编辑陈志华);教学策略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