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2864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堂高中地理实验课的教学尝试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明确要求,这将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新生机。本文以“热力环流”这一课时为例,尝试用地理实验导入新课,以地理实验剖析教学重点,借地理实验拓展课堂,并根据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陶行知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实践过程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感悟体验。“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所以,中学地理实验对学生掌握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对中学地理实验的理解 中学地理实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地理实验是指运用一定的器材和设备,人

2、为地使所要学习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及其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以获得和验证地理知识的实验1。主要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广义上中学地理实验,是指一种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观察、测量、控制或模拟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来认识地理事物和规律的一种实践活动2。包括模拟实验、地理制作、地理观测和地理考察等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地理实验的时间应该是学习者能利用的每个时刻,而不仅是上学时间的地理课堂;地理实验的空间应该是地球上每个适合的角落,而不仅是学校的实验室;所以中学地理实验的内容不但要源于教材,更要来自生活;中学地理实验的类型不但要有演示实验,更要延伸到地理观测、地理制作和地理

3、考察等。 但是目前中学地理学科不像理化生具有专门的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方案等完善的教学体系,也没有让学生野外实践活动的时间、地点、经费和政策,想要在中学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必须克服重重困难。 怎样有效利用和挖掘校本资源,如何在地理传统课堂中有机融入地理实验元素,寻找高中地理教学的新生机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以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一知识点为主题开设了一节区级研讨课。 二、将地理实验元素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尝试 (一)用地理实验设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从而在不知不

4、觉中转化成学习的内在动机。本节课的新课导入尝试采用地理实验,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热力环流”这节课的实验导入,分为课前地理观测和课堂分析评价两部分。 1.实验设计 课前学习阶段利用本校位于海边的地缘优势,在上课的前一周末,学生到海边感受“海陆风”,并把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出“风向”的记录下来,准备课堂分享;同时,教师到厦门岛东部方向的会展中心和南部的厦大白城等空旷海边拍下“老师长发飘动的方向”等微视频。 课堂学习阶段以漫画“海边老师长发飘动的方向”为教学背景设问“你们觉得长发会飘向哪个方向?”此时,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出现正方反方的辩论趋势;教师顺势导入微视频,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

5、观看视频后,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长发的飘动方向是这样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知识。 2.设计意图及效果 以学生感受过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特别是班级老师亲自上镜的案例视频导入,迅速拉近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距离,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播放视频前设计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的问题,再播放视频满足学生求知欲,继续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激活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学习期待,带着满满的学习动机进入新课学习。 (二)以地理实验剖析教学重点,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学生是个学习者,也是个主动的探究者,课堂演示实验能让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高效地

6、掌握课堂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下面以学生做实验、观实验、析实验为教学主线,剖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这一教学重点,具体如下 1.实验导学过程 (1)课前实验准备 分组10个小组,每小组5人,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实验材料学习和实验时组内分工。 实验材料装棉被的透明塑料箱(规格62*25*53cm;拉链用透明胶密封,背面固定上62*53cm的黑色卡纸,在右上角留一小洞,拉链右下角为活动口),一支蜡烛,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透明胶。 (2)实验具体过程 将一支蜡烛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塑料箱两端(冰块放在留有一小洞的下方),用透明胶把箱子的拉链密封; 点燃一束香,放进小洞内; 观察香烟的运动方向

7、,并将其画在导学案的相应位置上。 (3)实验结论分析 师生互动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和督促各小组的实验进程,并提供学生咨询;实验完成后,实验成功的小组选派代表分享其实验心得,并简述空气流动过程及原因;实验失败的小组也选派代表交流心得,并提出优化方案;教师适当引导,并投影课前拍摄的“热力环流实验微视频”。 结论呈现(板图并解析)香烟先在冰块这侧向下运动,再水平飘向蜡烛这侧后迅速上升,最后飘向冰块上端,形成循环。 (4)实验迁移应用 设问当地球上的大气受热不均的时候,大气也会产生运动,它们会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上黑板画出受热不均大气的运动过程及方向。(两位学生上台作图,教师引导点评,并系统讲授“热力环流的

8、形成过程”,板书其过程;特别强调大气是先垂直运动后水平运动。) 首尾呼应用所学理论验证课前“海边老师长发飘动的方向”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在导学案的“海陆风示意图”上,画出白天和黑夜的风向。 2.实验评价反思 教师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学校缺乏高精度的地理实验器材的不利环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演示实验,在愉快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都很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并在实验中不断思考、探究,从而获取新知;在实验反馈中,因为学生有了真实的学习体验,形象直观地理解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评价主动有说服力,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及时评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设计模拟实

9、验,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微观的地理实验现象解释宏观的“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延伸到会解释生活中地理现象,从而将感性认识内化为理性规律,有效掌握重点知识。 (三)借地理实验延伸拓展课堂,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在课堂总结时,尝试播放“军港之夜”歌曲,设问“军港之夜”中的歌词“海风你轻轻地吹”的“海风”有错吗?请结合地理知识说明你的理由。(导问中国的军港主要有哪些?它们的气候类型是什么?如果正确,则描述的是什么季节?如果错误,则理由是什么?) 以开放性形式深入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探索、创新,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掌握热力环流;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用地理眼光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10、,用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总之,让地理实验走进高中地理课堂,可以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地理素养,让高中地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地理实验课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一)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实验演示成功率较低。 由于实验器材是由老师从生活中收集来的,导致实验环境不够精密,严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塑料袋的拉链不够密封,会跑进空气,从而影响“烟雾”的运动方向;塑料袋易燃,一不小心就会被蜡烛或香烟烧毁。鉴于以上多种因素,10组实验只有3组成功。为了充分发挥地理实验的重要作用,提高实验成

11、功率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需要改善学校地理实验条件,购买正规实验器材;其次,教师在实验前先交代注意事项,并多准备一些实验器材,便于应对突发事件。 (二)实验课堂评价时注重成功小组,失败小组被冷落。 在“热力环流”课堂实验后的学生评价环节中,三个实验成功小组和七个实验失败小组的自我评价时间相当,让人感觉忽视了实验失败的小组。失败是成功之母,纵观古今中外,很多重要发明都是站在无数次失败的肩膀上的。像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重视失败教育,他们希望孩子在失败后自己站起来,从而提高生存能力。因此可以以课堂上学生演示实验的失败为契机,着重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失败原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受挫能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

12、上体验不一样的成功,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的时间调控不当,导致前松后紧,结尾只能草草收场。 学生演示实验时间用了近20分钟,学生的实验评价用了12分钟,教师评价和总结3分钟,扣掉导入3分钟,只剩下7分钟要完成“海陆风”作图和课堂总结。设计该部分本是课堂的升华,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终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把“军港之夜”的讨论作为课外作业思考,所以无法完整地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只有学生自己演示实验才能让实验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所以只有提高演示实验效率,才能保证既让学生动手实验,又不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因此,可以在课堂上将实验方案印发给学生,学生先熟悉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以便在实验时立即进入角色,一步步完成实验过程;课堂教学有诸多不确定因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监控,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节,并引导各实验小组合理管理自己的实验时间。 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