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3416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中谈到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在内容标准中就各学习领域的内容也都对上述内容作了阐释,所有这些与教学中教师的示范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关于美术课中多媒体的运用 美术课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课程之一,没有一定的美术基本功是难以上好美术课的。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无论多难的技法都可以事先在动画软件中准备好,电脑完全可以实现直观的演示。电脑作为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更充分地将美术教学发挥得更完善,让美术课更引人入胜、

2、更精彩,但不能滥用多媒体。自从有了电脑,美术老师课上所有的徒手演示就变换成了电脑演示,只要老师轻点键盘,只要会使用课件,方法步骤尽收眼底,没有美术基本功同样也能上美术课。教师只会“动口”而不“动手”,黑板上不写一个字、不画一笔画,老师不用笔、不用纸、不用带任何工具,就可以面对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将一堂课“说”完。这样一来,美术课“技术性强”的特征缺失了,“美术味儿”冲淡了。更有甚者,有的老师为了显示一堂课内容的充实,将需要好几课时完成的内容合并到一节课,试问,这节课除了表面的“充实”,学生该怎样吸收?恐怕是飘飘然、晕忽忽听完本节课。难道这就是“内容丰富”吗?为了现代教学手段,教师把所有的精力都花

3、在制作课件上了,似乎有一个好课件就等于万事俱备了。然而,这种所谓现代手段,只不过充当了教师徒手演示的工具,替代了教师直观的演示,使美术的亲和力丢失,美术教学的语言散失。导致其他学科老师听过美术课以后误认为现在的美术老师不用画了,不用写了,不用做示范了,多简单。有的老师风趣地说,你们美术老师真好当,还是教美术好,只要上网找些图片、会按键盘就行了,干脆改行教美术算了。 二、关于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运用 美术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转变为可见的一种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教师有目的的诱导、引导、启发,围绕教学任务来展开,促使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且能基本上形成一

4、个新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使不少老师“遗忘”了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最基本、最直观的教学方法示范法。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只用键盘点一点,动口说一说,学生实际知识技能的掌握就比较肤浅,长期下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没法保证,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就受到了影响。 示范,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与现实的直接对应,是真真切切的艺术上的对话。比如中国画的笔墨表现形式,老师用笔、墨、纸边演示边给学生讲解中国画的用线、用笔、用墨、干湿、浓淡,皴、擦、点、染,中国画的构图、色彩、水分的控制等技法;既展示了老师的基本功,又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画运笔用墨的神

5、趣。如果老师不示范,只是看屏幕图片、点点键盘说说而已,学生如何知道运笔的方法、动势、速度?如何体验线条在画纸上的运动轨迹?如何体验画家的情绪所带来的笔触、肌理产生的节奏、韵律?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的表现,就是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不仅让学生羡慕老师的绘画本领,也体现了老师的亲和力,更让听课老师钦佩做课人的扎实功力。 三、关于美术欣赏课中老师的引导作用 美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美术教学要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

6、探索性的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创造能力的目标。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中,确有着一些操作上的偏差,全抛弃美术学科性的东西而成为其他的学科附属课。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都被“综合”得没有了,“综合”也就失去了意义。“那是荒了自己的田去种人家的地。”美术课中涉及到的综合应依托视觉艺术的思维和表达特征,基于对社会、生活、对自然感受的经验。在美术学习中,学生会有很多产生疑问的地方。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矛盾情境,使学生在“疑”中思、在“思”中学。老师在上美术欣赏

7、课时,不应该是照本宣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学生之间会争论。这时,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肯定正确观点,纠正不正确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表扬说“很好,很好”,只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没有及时进行梳理、归纳与评述。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态,也许有人说美术教育不是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特长生,而是作为一种美术文化来进行教学的。是的,我们不排除这种观点,但也不能片面强调这种观点,人文性是文化,工具性也是文化,不应割裂开来,否则,美术课上成了游戏课,上成了纯粹的“文化课”,这是对美术学科的极不尊重。 学校教育中完全忽略流行文化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明智的态度,要让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视觉文化时能够选择和甄别,形成有价值的视觉经验。但学生不能因此而抛弃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社会认同的经典视觉艺术作品。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不容回避的事实,它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范围,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入了对日常生活中视觉现象的关注。在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视觉经验和价值观。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