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3777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职校数学教学中的“六分层”教学法 现在的中职学校的数学课堂,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正常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数学教学陷入的困境。实施“六分层”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各中职学校的硬件上了一个台阶,各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也都在不断地壮大。今天的中职学校校园,学生多、教师多、房子多、教学设备多、花草多呈现出一派美好的景象。然而,在这美好景象表象下作为中职学校软件之一的数学教学工作的形势却不容乐观,不少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遇到过如下的问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具体来说,有的学生小学的四则运

2、算还不会,而有的学生中考数学成绩却过百分等等。可以说,在今天中职学校的课堂里,数学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数学知识水平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搞好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若按正常的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是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六分层”教学法。 所谓“六分层”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而对学生进行分层、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分层进行施教、分层设计课内外练习题、分层进行辅导、分层进行评价等。 如何实施“六分

3、层”教学法呢? 首先,对学生进行分层。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开学初应该对所教班级的学生的数学实际水平进行摸底,然后在充分了解每位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水平的情况下再将班内的学生分为A、B、C三种层次的小组,其中,A组由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B组次之;C组最差。在具体分层过程中教师要多听学生的个人意见,尊重学生个人最后的选择,尽可能避免和消除在分组(层)时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教学期间,A、B、C三组内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时刻都要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某一时期,对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要及时调高一层次,对学习退步较大的学生也要及时调低一层次,但对于后者在调低前一定要和学生本人说明理由,

4、要让学生明白在现阶段更适合发展他自己的是低一层次,每位学生无论当前处在什么样的层次并不能说明什么,这只是个人在一个阶段性的学习状态,决不能让学生误认为调低一个层次是在惩罚他。 其次,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对于A、B、C三组的学生制定的总的教学目标要求不要太高,一般要求他们能掌握相关内容的基础知识和简单应用即可。而对于各层次的小组制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各不相同。其中,对于C组,只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会利用公式计算,会解双基题便可;对于B组则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会利用公式计算,较灵活应用已学知识,会解中等难度的习题;对于A组则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综合应用题、解决高难

5、度的习题。 第三,分层进行施教。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精心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这是分层教学所必须的。C组的教学内容尽量设计成内容少、难度低, 以模仿性题型、基础性题型、教材中的简单例题为主要内容,以便帮助学生记住知识、巩固知识;B组的教学内容尽量设计成依据教材抽象概括,并进行初级阶段的理性分析,让学生掌握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例题的解法,能独立正确解答练习题中的中级难度的习题;A组的教学内容尽量设计成灵活性强、综合性大的内容,让学生站在一个高度进行理性的分析,掌握教材中高难度的例题、会正确解答教材中已学内容的所有习题,并能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第四,分层设计课内外练习题。

6、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各层次学生的课内外练习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对于C组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课堂例题近似的简单易做的基础练习题,使学生能独立或在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练习题数量可以稍多些;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型和略有变化、需要通过变式方能解答的、难度较大的习题,习题的题量不宜太多;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应该设计一些通过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方能解答的、综合性较强的习题,但这些具有综合应用性的题量也不宜太多,中等偏少就可。 第五,分层进行辅导。因为一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所以数学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分配好讲课各个环节的时间,比如说授新课的时间应

7、该把握在20分钟以下,而余下的大部分时间则用来辅导各层次的学生。当授新课这一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就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各层次的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听课效果、发现学生存在疑难问题,并按学生的层次对学生进行辅导。由于这样的辅导及时并且针对性强,效果常常都比较好。此外,数学教师最好一周安排一节专门的随堂作业课,并当堂随机抽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作业批改,使自己更加了解每一层次的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有针对性的辅导学生提供依据。 第六,分层进行评价。数学教师对全体学生的评价原则应该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单元测验情况等。终结性评价

8、主要包括学生的“段考”、“期考”这两考的成绩。对学生实施分层进行评价,就是教师不论是平时出单元测验试题,还是期中出“段考”试题、 期末出“期考”试题,都必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层次差异,顾及到各个层次学生的个性特征,使测验或考试真正成为检查每个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让学生人人有题可考,有题可做。具体来说应该将一份试题分为I、II、III三个部分,以对应A、B、C三组的学生。其中试题中的I部分是最基本的题目,简单、易做,要求全班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共80分,主要针对C组学生的;试题中的II部分是基本题,题型有一定的综合性,共20分,用于考查C组学生的水平,主要针对B组学生的;试题中的III部分

9、共20分,是附加题,用于考查B组学生的水平,主要针对A组学生的。数学教师在评卷时,应对C组、B组学生适度从宽从松。C组学生的卷面分数达70分以上可评为优秀;B组学生的卷面分数达80分以上的才能评为优秀;A组学生的卷面分数达90分以上的才能评为优秀。每次考完试后,数学教师要立即调整A、B、C三组的成员,对于当次考试或测验成绩达到优秀的C组、B组学生要调高一个层次,以此鼓励他们;而对在当次测验或考试中只得及格的A组的学生也要及时调低一个层次,但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调低层次时,要首先将思想工作做好,别让学生误认为是惩罚他。 总之,“六分层”教学法要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使数学水平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异步发展,教师在实施“六分层”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分合有致、动态运作、分层对待、全员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