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4092 上传时间:2019-01-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浅探 艺术院校的文化课课堂呈现出“学生难学、老师难教”的尴尬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艺术类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了专业练习上、文化基础差以外,艺术类学生本身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与目前艺术院校文化课堂设计不匹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文章运用定性研究的方式分析了艺术院校学生的大致感知学习风格类型,并对目前艺术院校文化课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艺术院校的学生既要上艺术专业课,也要学习和其他普通院校一样的文化课,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心理学等。然而在文化课堂上,艺术类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吃力,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课程教师也反映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

2、力,课程进度难以推进等。纠其原因,除了艺术类学生花大量时间精力练习专业技能,本身文化课基础较差之外,长期专业训练造就的艺术类学生在感知学习风格上的特点,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因此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教师应遵循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规律和成才规律。了解艺术类学生的学习风格偏好,尊重他们不同的学习风格,并据此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以实现因材施教,改善教学效果。 一、感知学习风格的含义和分类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学习风格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独特性,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是个体差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3、分,对于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及教学者的教学策略都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通过感知方式、人知方式、情感和性格三个角度对学习风格进行分类和研究。 感知学习风格是学习风格的研究维度之一,指学习者在接受信息以及与环境作用过程中所运用的感知媒介如视觉、听觉、触觉及其参与信息处理而涉及的情感因素如情绪倾向、生理行为特点等等。在这个维度下,我们可以把学习者分为以下几类。 1.视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是指通过眼睛的视觉感官来学习,经由阅读、看图画表格示范或影片能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听觉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善于通过接受听觉刺激进行学习,喜欢通过讲授、讨论讲听录音等口头语言的方式接受信息。 3.动触觉

4、学习者。动觉触觉学习者主要通过身体接触来获得外界信息,他们偏爱于运动,喜欢实验学科,他们的知识通过操作实践得到巩固。 二、艺术院校学生的感知学习风格分析 绝大多数的艺术院校学生从年龄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如绘画、乐器演奏等,到他们进入大学时,大部分学生都有了近十年的艺术学习经历。长时间的对某种技能的反复练习和不断熟悉的过程势必会对他们的大脑结构和认知系统产生影响,同时也造就了艺术院校学生相比于其他普通学生所不一样的认知特点和感知学习风格。目前国内外对个体感知学习风格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以中学生、大学生、高职高专等以年龄划分的组群为研究对象的较多,以艺术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比较少;

5、另外,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用Reid 、Kinsella 或Oxford 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的。其中较为值得一提的是Gottfried Schlaug和他的团队,他们率先将神经生理学的检测手段运用到一系列研究中,用一种“看得见”的方式观察音乐和音乐习得在个体的脑部各区域呈现出的改变,从而推论音乐对个体的感知学习风格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显示艺术类学生在视觉学习方面的优势。Gaser 对比专业音乐家、业余音乐爱好者和普通人的大脑,发现了在视觉区域灰质量的不同专业音乐家多于业余音乐爱好者,而业余音乐爱好者又多于普通人。可见音乐类学生相比于普通学生的视觉学习优势。而美术类的学生的视觉学习

6、优势是和他们的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的,他们每天接触的就是图形、图象。Walker的研究表明,受过视觉艺术训练的学生在解决需要空间视觉技能的问题如几何推理时,表现得较未受过视觉艺术训练的学生好。在课堂上,艺术类学生喜欢写下信息笔记或列出图表,即他们通过可视材料得到的信息量比其他方式要大,他们会专心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当课堂上没有笔记提纲、投影仪或图片,仅靠教师讲解是不足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他们会看看窗外是否有它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开始信手涂鸦。在家中,喜欢画画、看电视、玩拼字游戏。他们通过微笑和眼神交流来传递情感。 动触觉也是部分艺术类学生的一个主要的感知学习风格偏好,或作为另一部分学生的次要的

7、感知偏好形式。在Hyde和Schlaug的研究实验中,小学生在接受音乐训练15个后,大脑中负责听觉、动触觉等多重整合的区域脑部结构发生变化,推论音乐习得可以诱发或强化个体动触觉感知风格。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也符合这一偏好。音乐、美术类的学生在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中锻炼出了较强的动手能力,而舞蹈、戏剧表演类的学生本身就是依靠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形体动作来传达信息表表达感情的。艺术院校的学生性格大多活泼好动,他们偏爱于运动,喜欢实验学科。他们的知识通过操作实践得到巩固。他们中的一部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如果强迫他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课堂上就会感觉到没意思、无聊、乏味,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些特点在完全依赖肢体

8、语言的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中表现得尤其突出。这些人往往是学校的问题学生,甚至被冠以“多动症”。其实我们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动觉触觉学习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当今教学模式的影响,动觉触觉的学习方式逐渐被排斥。其实这种方式最直接,只是没被发扬。动触觉学习者肢体语言很丰富,善于操作、模仿,这种方式也是现代儿童教育家所青睐的模式。 三、对艺术院校文化科目教学的启示 教学可以是学习者认知风格形成和完善的催化剂,但却不能改变它的本质特征。当教学策略和方法与学习风格相匹配时,学生的学习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教学设计者应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习者个体学习方式、学习倾向,对教学目标、内容、手段等进行

9、选择、组合、管理。因材施教,给每个人显露自己特长提供条件,发挥各层次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体学习优势.让每个学习者都处于教育优势中。 艺术院校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一方面在高强度的专业课训练中不断的强化着自身特殊的感知学习风格,另一方面也要学习跟普通学生一样的文化科目,如英语、语文等。而目前艺术院校的文化科目的课程设计,从教材选用到教学方式大多是和普通院校差不多的。这就没有和大部分艺术院校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所以就出现了艺术院校的文化课堂上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针对艺术类学生多为视觉、动触觉学习风格的特点,文化科目的课程教师可以在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学方式。 (一)图文结合 大部分艺

10、术类学生是视觉感知学习模式,这一点不但可以解释艺术类学生对文字类学习存在困难,而且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启示。单纯的文字教学可能对这部分都学没有太大帮助。教学中可以考虑多采用图标、图表及图像与文字结合,这样会帮助这部分同学集中注意力,更有效地理解文字内容。 (二)创设多种教学环境 动触觉型偏好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一点提示教学工作者,使学生参与活动,特别是去“做”的教学活动。手脑并用有助于触觉型偏好发挥优势。 四、结语 研究学习风格差异对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教师了解学生风格后,可对其加强相关策略的培训,帮助学生系统而有效地组织和运用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艺术院校的学生呈现出视觉、动触觉感知偏好突出的特点,文化科目的教师即应该根据学生的风格偏好,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适当使用影音设备激发学生思维和兴趣,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辩论活动,增加练习的机会,提高学生交谈的质量。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不仅能营造积极、亲和的课堂气氛,还能学得更好。 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