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447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英语课堂小组讨论的设计策略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改革中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重点和关键,如何从实际出发,设计出既符合学生的兴趣,又体现教师价值的讨论内容和形式,这需要综合考虑教师本身、学生需求和文本内涵等诸多因素。 新课程要求高中生能切实养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小组讨论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教师需在小组讨论前、讨论中、讨论后三个环节做足文章,努力让学生从讨论中得到发展,真正彰显出小组讨论的价值。 一、精心设计讨论内容 笔者曾听过一节牛津高中英语M2 Unit1 Reading boy missing,police puzzled的观摩示范课。在教学结束时,教

2、师提出了一个讨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tory?”结果学生反应平平。其实,这篇科幻小说是激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的良好素材,但由于教师设计的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没有抓住文章的重心,导致学生无从着手,讨论游离于文本之外。后来,在另一个班上课时,这位教师把讨论主题改成“Can you imagine other possibilities happening to Justin Foster,and why?”结果,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活跃,其中不乏精彩的句型和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也把这节课推向了高潮。究其原因,在于设计的讨论问题具有很强的针

3、对性,既与文本有关,又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力,学生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一家之言”。总之,讨论是以文本为基础展开的,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讨论的过程意味着能碰撞出不同的观点,延伸不同思维的维度,学生们各抒己见,才能使讨论的创设发挥最大效用,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兼顾文本和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视角生成问题、以学生的兴趣为导航、以学生的疑惑为切入点。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材和生活的对接,教材与学生体验的融通,教材与学生个性的互补,因为这些贴近学生生活话题的设置,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机会“我口表我心”,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话可说、

4、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如果教师的选题不当,则可能使学生失去想象的空间、辩论的欲望,造成不必要的“冷场”,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灵活调配小组成员 在分配小组时,教师需全盘考虑小组的容量以及小组成员的个性与共性。分组的方式有很多,如Pair work、Group work或Team work (自然组)等,Pair work适合较为简单的双人对话,或一主一从的活动;Team work侧重于学生之间的互动;Group work则较为灵活、机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灵活调配,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特质和个性,灵活安排各组成员,整体权衡小组成员间的构成属性。

5、组内异质,有利于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相互提携,形成互补,凝聚合力,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组间同质,有利于形成公平竞争,激发每个小组的最大潜能,保证每个组员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发言权。同时,小组成员应在“人人平等”的原则下推选出小组长,并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各司其职,如谁整理观点材料,谁补充说明,谁最后发言陈述等。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作废。”教师只有预先做足功课,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小组间成员的传帮带效应,激发他们的参与性和创造性,为小组团体建功献策。当然,教师也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发扬民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组织”,自由组合Free group,同

6、时作出一些必要的调剂,从而确保能调动每个成员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牛津高中英语M8 Unit3 ProjectMaking a book about unusual pictures和M4 Unit1 Projectdeveloping an ad campaign的Designment环节时,由于实践操作性强,对团体协作要求高,笔者就以Free group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使这堂课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极力彰显讨论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

7、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展示最终的成果,所以当讨论结束时,教师应公开各小组的最终“产品”,这既是对小组讨论成果的认可和尊重,又是使小组讨论完整的必要步骤之一。教师可以自备小组讨论专用笔记本,记录小组成果展示的主要流程和点滴精彩,甚至可以用自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小组展示的实况,为小组展示营造浓郁的氛围,因为无论是口头表述、条文列举、观点呈现,还是实践活动中的Act out或Presentation,都是小组成员集体的心智结晶。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开场白,为各小组“拉票”,营造真实的、贴近生活的场景,并以PPT作为背景,让各小组成员动心、动情地表达或演绎,从而使展示活动既

8、能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知识,又能切合生活情境,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价值,进一步增强小组成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及时给予正面评价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我国古语有云“水不击不越,人不击不奋。”在小组讨论中尤为如此,因为小组集体的肯定和教师的积极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始终站在学生一边,不断挖掘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生命活力,不断赞扬和鼓励学生。由于高中生有着丰富的思想、鲜明的个性,所以教师应采用多种表扬方式,如“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You cant be better.”“No one but you comes up with the idea.”“You are on the way to success!”等。这些富有句式变化的表扬,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赞美,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不断砥砺和肯定也是小组讨论的润滑剂,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醒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合作的精神共同完成使命。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