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510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探讨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环境,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做到“自学”、“乐学”、“会学”。以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程序执行过程”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DOIDOI10.11907/rjdk.143794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育科研发展基金项目(2018) 祁薇(1982-),女,辽宁辽阳人,硕士,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隐藏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教育。 0引言 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各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随

2、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纷纷开展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作为计算机课程任课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摆在计算机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1树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很大程度上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1。当今信息社会,学习资源异常丰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知识传授,而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

3、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尤为必要。如在学习“程序执行过程”章节教学时,可以让每个学生以“计算机程序主流技术”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组织交流、讨论,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后续章节学习打下基础。 (2)“乐学”与“会学”相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建立在“乐学”和“会学”的基础之上。通常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认为只要学生主动学习,学习能力强,就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学习能力是创新以及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如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不高,仅仅提高学习能力,并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应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革

4、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营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教学环境,“乐学”与“会学”有机融合。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题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3。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在大学计算机硬件技术课程教学中,可以重点采用兴趣导入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教学。本文以“微机工作原理及程序执行过程”章节教学为例,结合上述教学方法的运用,探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课程教学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2.1激发兴趣法 所谓兴趣激发法,就是在学习新内容前,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5、吸引学生主动汲取知识,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4。 如在“程序执行过程”章节教学中,首先通过幻灯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打开任务管理器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其中CPU利用率,打开硬盘上的应用程序和影音文件,再来观察其中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程序的执行过程与CPU、内存的关联,探究程序执行的具体过程,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融入到创设的情景中,从而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图1课程教学总体框架 2.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对待解决的任务进行逐步分析、层层深入5。如在“CPU工作原理”章节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对所引入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见图2)由此讲解

6、CPU的重要性和工作原理。 图2程序执行的一般过程 学生清楚程序执行涉及CPU与内存间的数据读写后,引出CPU对内存的两种操作读操作和写操作。对读写操作过程进行动态演示讲解,使学生清晰理解其过程。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在好奇心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3角色变换法 通过角色转换,部分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上讲台讲解。这种方法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领悟力,并作充分准备。比如,讲解CPU对内存的读写操作后,讲解CPU如何执行指令时,教师可先讲解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其余内容安排学生讲解。学生需在弄

7、懂已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理,举一反三。此方法能增强学生的信 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4分组汇报法 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讨论,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通过该方法可对问题进行深层次、多角度探讨。比如教学中,学生会提出CPU逐条执行指令是不是效率太低?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充分利用内存空闲?可以就此问题安排学生讨论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分组汇报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3改革评价方式 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大多综合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按127的比例计算。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但过于强调期末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能力及效果的考核。可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即采用433的计算比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平时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平时成绩考核需细化,如细分为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分组讨论情况等,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4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着重探讨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运用文中所提到的教学方法,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