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522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见到“情感的伪化”一副老气横秋的“庄肃严正”,一番虚情假意的“浅吟轻唱”,一套空话连篇的“文字泡沫”,全然不见少年出乎自然的纯真和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独特体验,字里行间“神圣”得再也找不回一个真实的自我。这些陈词滥调的背后,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真情失落业已成为作文教学中的痼疾!对此,我曾苦苦思索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何调动学生作文时的真情?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

2、育回归生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以现实生活为大背景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学生熟悉的环境中,激发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愿望,并促使其以学习及生活的主体角色体验整个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高。我想,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资源,丰富作文素材,拓展作文空间。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课堂渗透,教会方法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

3、惯。我们的语文教材中通过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比比皆是,如老舍的麻省、杨朔的荔枝蜜、鲁迅的雪等等。日月光华,风雨雷电,浪花海燕生活的日常所见,在多情的作家笔下,化成了一行行朴实却充满激情的文字。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我就引导学生学会作家是如何观察的,观察之后又是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还适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同类型的素材,进行仿写训练。 二、积累素材,学以致用 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四多多听,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多看,提倡学生多看报刊、杂志,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收集起来。多说,为了

4、激发学生收集新闻的兴趣,在每节语文课前设置五分钟说新闻的活动。每天都有同学们喜闻乐听的新闻。多写,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正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因此,写读后感、评论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我经常引导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

5、现象,参与沸腾的生活。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有一次我指导学生写一篇有关我的家乡的作文。写作之前,为了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在班里开展走进我的家乡摄影比赛。每人选出三张优秀的作品参赛。参赛时要求学生以夸夸我的家乡为题,在班会上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或风土人情,也可以是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同学们行动起来,利用周末,背上相机,回到家乡,去选景,选角度,很多学生还找到老乡进行访谈呢。班会课上的发言,没有了往日的沉默或搜肠刮肚,抓耳挠腮,而是个个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畅所欲言。照片出来了,学生们的作文也有了素材。 生活是万花筒,明月、霜露、白发等融合的乡愁;阳光、莺啼、燕语等组成的希望;梅、兰、菊、竹等体现的气节无不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只要语文老师引导适时,现实版的屈原、陆游、杜甫也许就在我们班上呢!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