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535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的策略 为了充分体现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要求,突出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创设轻松愉快的和谐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愉快学习和接收知识的能力,让思想品德课走进学生心田,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堂。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淡化了教材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活动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之间的多边互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

2、学效果。 一、注重新课的导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预示着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绝对离不开自然、新颖、流畅的导入。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习动机,激活思维,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把握章节、框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可以推导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其次,利用成语、谚语、寓言故事提出问题,设下悬念,吸引学生,这样,学生必然会觉得新鲜、有趣、兴味盎然,整个课堂将会活跃起来;再次,利用新课程框题材料导入,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辨明是非、善恶美丑,提高学生

3、认识水平,形成一定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热情参与、积极讨论,为整堂课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最后,教师可预先设置一些简单精彩的学生活动,如小品表演等,将知识的传播和认识的提高融会于新颖别致的智力活动之中。 二、努力塑造良好的课堂形象 作为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呢?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仪表。教师的外表、衣着、气质、风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同的仪表,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其次,要注重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是衡量教师职业道

4、德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学生能否有效接受知识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其次,要注意课堂语言。课堂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工具。思想品德课教师课堂语言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强课堂语言修炼是非常重要的。 三、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重幽默 幽默可以帮助教师更生动、更灵活、更巧妙的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意图,完成教学目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喜欢幽默的老师,乐意听从这样的教师的指导;而对于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则大多抱一种敬而远之、不得不听从的态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如果教学中教师一本正经过于严肃,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和活力,教学

5、的目标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反之,教师巧用幽默,创设出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堂设疑造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设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设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设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启发性因素,及时提出富有启发性、能够诱发学生探求知识欲望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主动去分析、理解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愉快接收知识的能力,达到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效果。 2.设问

6、要难易适度,体现层次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要求应适度。过低的要求和过高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和智力水平,经过他们努力后才能够达到要求的“最近发展区”,才是适度的要求。因此,设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深入,体现层次性和艺术性。 五、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 高效课堂要求教学过程必须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就必须牢牢树立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摒弃填鸭式、强行灌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把学生能自学的知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有能力回答的问题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学生不容易回答的问题放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他们参与、交流、互动的积极性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也就达到了高效的目的。 总之,努力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课堂,才能留住他们的人,勾住他们的魂,才能用生动鲜活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去塑造新一代高尚的灵魂,达到思想品德课的育人功能和最终目标。 (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中学) 编辑/赵军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