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542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课堂在探究中闪现精彩 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通观目前的数学课堂,“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问什么?”常常成为一部分教师教学引入的口头禅。教师本意是让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自主学习。实际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有些是基于旧知的学习,学习目标一目了然;有些是基于经验的学习,面对陌生的课题,学生不可能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往往是搜肠刮肚猜问题,迎合教师。实践证明,这种看课题想问题的“一刀切”引入,不是

2、产生研究问题的唯一途径。真正有价值的、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问题,不是学生无中生有,而是产生于现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 一、从生活实际中提升 案例1“电话账单中的数学”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一张电话费账单。 师这是老师上个月的电话费账单,根据你们平时了解的有关电话费用的经验,在这账单上,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从账单中,我知道固定电话的月租费是12元,这是每部电话都要收的。 生2账单中的滞纳金为0,说明老师是按时缴纳电话费用的。 生3账单中只有市话费一项,说明你只打了市话,没有打长途或其他电话。 师看来大家对固定电话收费的了解还是挺多的。谁能根据这些信息编一道数学问题? 生4(疑

3、惑地)每打一次市话,3分钟之内是0.2元,你每次打电话的时间是多长呢? 师我每次打电话都是长话短说,都不会超过3分钟。 生5我的问题是,老师上个月的电话费用是37.5元,其中月租费是12元,每打一次市内电话收费0.2元,老师上个月一共打了几次市内电话? 数学学习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孩子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人与事、景与物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产生对问题进一步分析与解释的强烈愿望。学生在参与问题的再加工、再创造过程中,不但培养了“问”数学的习惯和能力,而且体会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量关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二、从操作活动中引发 案例2“分数

4、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课前,老师在每张桌子上摆放了一个信封(内装4个同样的长方形、2个同样的正方形和一个圆形),现在请同学们倒出信封内的材料,同桌两人分一分,怎样公平就怎样分,并且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了公平,我们两人平均每人分得2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和半个圆。“半个”怎样表示呢? 师“半个”在数学上怎样表示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量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诱发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创设“分学具”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在分学具、用数表示分的结果的过

5、程中,用思维指挥操作,通过操作激活思维,原有的认知平衡被打破,自然会追寻“半个”的表示方法,从而生发一种探究的欲望。 三、从数学游戏中体悟 案例3“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两组题,男、女生各算一组,比一比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第一组(男生做)第二组(女生做) 124-37-63124-(37+63) 318-72-128318-(72+128) 504-89-311504-(89+311) 比赛中,女生做得很快,男生都很慢。这时,男生不服气,开始嚷道女同学的题目计算起来很简便,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数,一个数减去整百数当然好算了。此时,女生也发现了这个秘密。 师比较两组算式,

6、你有什么发现? 生1前后对应的两道题,虽然算法不同,但是得数一样。(教师随手用“=”相连) 生2第一组算式都是算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第二组算式都是算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1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生2是不是所有的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都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争强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提供两组材料,让学生开展比赛,正满足了儿童的这种心理。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思维含量的比赛游戏,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体悟,容易发现研究的问题。 四、从研究材料中发现 案例4“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

7、规律”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学会把分数化成小数,现在请你任意写一个最简分数,然后借助计算器把这个分数化成小数,看结果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试写、计算。 师谁来汇报你写的是哪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学生踊跃上前板书,并按照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分为两类。 师观察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1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生2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探究材料是激发、引起研究经历的有效载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探究的材料都是由教师来提供,学生不知道这些材料从哪里来,参与学习活动肯定是被动的和缺乏兴趣的。上面的教学

8、片断中,教师摒弃由教师列举数据、计算分类的惯例,让学生自己产生探究材料并将其转化成小数,学生在列举、计算、分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等。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曾经说过“把学生教懂了,是不正常的,教不懂了才是正常的,这才符合人才培养的规律。”“懂了”意即没有问题,亦即学生成了不求主动获取、被动等待教师给予的知识囊袋。所谓“不懂了”,就是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在无疑处生疑,于肤浅处挖掘深刻。把学生教“不懂了”,体现教师一种智慧,一种功夫,一种能力,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才会闪现精彩!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