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570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 情绪情感既是人类认识的催化剂,也能阻碍认识的发展。在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人的情绪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情绪情感的内涵及其相关的功能理论,探讨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情绪情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 心理学认为“情绪和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体现着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两者都是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可以说是相同类型的心理活动,密不可分。一般情况下,

2、当客观事物或当时的情境符合人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使其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态度体验,从而产生喜欢、尊重、满意、愉悦等好的内心体验;否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态度体验,继而产生仇恨、敌视、不满、忧伤等不好的内心体验。以上两种类型的内心体验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或情境本身的性质,而是反映客观事物或情境是否能满足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绪情感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绪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

3、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双方互动的心理基础,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要想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良好的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就需要双方彼此之间的相互认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 二、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情感能够使主体感受到自身的活动和周围的事物,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是人的意志活动的重要动力;它可以使主体通过各种表情表达自己的态度,沟通感情,是做好人际交往活动的必备条件。所以,弄清楚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把其中的规律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一)推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的发展 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为代表的感情认知相互作用理论认为,感情既能在量上影响人们的认知,还可以影响认知结构的变化。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的就是通过发展受教育者的智力,引导其对有关的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和推理,提高观察能力,记忆知识,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因此,感情认知相互作用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 首先,人的情绪情感能够影响受教育者对于认知对象的选择,进而影响其认知的程度和结果。如果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个内容有极大的兴趣,就会十分关注,将它纳入自己认知的范围,否则就不会对其产生大的注

5、意,最终导致认知范围狭小,或局限于某个点,断章取义,造成认知上的错误。 其次,人的情绪情感也会影响到受教育者的记忆和思维选择。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者”才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的知识。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对于那些能引发其浓厚兴趣的事物,就会乐于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否则,就很难进行深入地思考。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能快速的解决问题;而处于低落的情感状态下,就会思维缓慢,动作迟钝,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二)组织和动员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 人的情绪情感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有

6、自己特有的操作规律和发生机制。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作为脑内的一个监控系统,对其他的心理活动有着组织和动员的作用。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很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有明显的动力作用,例如,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伊扎德更是强调情绪的动机作用,认为它是推动人行动的一种内在动机。 首先,人的情绪情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意志活动的积极性。意志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它可以使受教育者的认识活动更加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活动具有明显的动力作用。它可以使受教育者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达到预定的目标。一般情况下,积极愉悦的情绪情感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意志活动水平,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向预定的目

7、标前进。 其次,人的情绪情感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塑造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是指个人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综合。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制约作用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乐观稳定的情感表现,坚强的意志,积极诚信的处世态度都会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进行。 (三)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的情绪情感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使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和共鸣,继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文明、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在上述的3种人际关系

8、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对于活跃教育气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受教育者在与教育者的互动中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教育者的情绪情感,其次才是他们的学识,受教育者能否认同教育者传授的道德思想和政治观点主要取决于他们当下的感受。人们经常讲“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受教育者只有在情感上认同、尊敬教育者之后,才会对其所传达的教育内容产生信赖和践行的愿望。 三、优化人的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的策略 人的情绪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主要的策略就是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诸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增加正向的情绪

9、情感因素,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增强诸要素中情绪情感的积极影响力。 (一)发挥教育者自身正向情绪情感的感染作用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尤其是积极的、稳定的情感影响力,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是其奠定积极的、稳定的情绪情感品质的基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确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具有积极性和稳定性,认知不正确就会产生错误的情感。”所以,教育者必须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才能形成正确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正向情感,进而更好的感染受教育者的情绪情感

10、。 其次,教育者要增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感投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与教育者课前是否积极充分备课、授课过程中的亲和力以及课后对受教育者成长的关注有直接关系。这就要求教育者课前要有逻辑、有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有关的理论和案例材料;授课过程中,经常走到受教育者中,主动与他们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与讨论,使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后,教育者要及时了解受教育者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尤其是在受教育者犯错误时,更要用真诚的爱心和耐心去纠正他们,指出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情感调控能力,熟练驾驭自己的情感。教育者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甚至是每一个眼神都会

11、影响到受教育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思想不是他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它们生存于充满朝气的情感波澜之中,生存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因此,教育者在任何场合和情境下,都应该表现出稳定良好的道德感和理智感,以饱满、热情、振奋的情绪情感来感染受教育者,并使这种积极的状态迁移到受教育者身上。 (二)培养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感恩心态和尊重之情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依托者,能直接体现出教育效果。其具有主观能动性,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客体,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完成自身从“不知”到“知”再到“行”的转化,并且反作用于教育者。 而在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

12、多的受教育者抱着这些理论学了也没用、可上可不上的态度对待思想政治教育课,逃课现象严重,课堂趴倒一片的情况经常发生,这就无形中影响了教育者的情感投入。当受教育者表现出轻视的态度对待这门课时,教育者就会在心理上、情感上有受伤的反应,这显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因此,必须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感恩心态和尊重之情的培养,以使教育者获得情感上的慰藉和满足,以更加热情饱满的姿态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三)增加教育介体中的情绪情感因素 教育介体,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两个方面,教育内容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依据,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和保证。因此,应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介体

13、进行情感化处理。 首先,要结合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在这些内容中加入贴近现实的情感教育资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需要。受教育者对于教育者讲授的内容,通常会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接受,那些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就能得到其情感上的支持,并形成积极的态度体验,反之,则不然。另一方面,教育内容除了要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更要贴近社会现实。因为,远离社会现实的教育内容,非常的枯燥和空洞,无法引起受教育者的情感注意,甚至会使其产生厌烦抵制等反向情绪。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直面改革和转型中的各种质疑,敢于接触国内外的新问题,

14、反应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在此基础上引导受教育者实事求是地观察、分析社会中的弊端,作出客观的思考和评论,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方法。只有在这样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触发受教育者的情感,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其次,要多应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并保持受教育者的情感关注。情感教育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借助于相应的教育方法,并运用态度、语言、行为等负载教育者正向情绪情感的教育艺术变量来激发和满足受教育者的正向情绪情感需要,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多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辅之生动

15、的表情,去创设形象、生动和承载正向情绪情感的教学情境,激发受教育者的正向情绪情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重视教育环体中情绪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具有约束、感染、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情感和心理的作用。心理学也认为“情感是具有波动性的,人的情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良好舒适的环境会帮助人们形成积极的情感,任何人的情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变化的,情感的产生和升华不仅要靠正确的理论教育和实践引导,也需要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感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风俗、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等,这些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场所。因此,重视并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体中的情感感染和熏陶,充分发挥环境的积极影响,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环境中情感因素的影响,进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又一途径。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