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589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外军事培训是加强我军与世界各国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展示我军形象、提升我国军事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教学作为对外培训的主体内容,是关乎承训单位吸引力的生命线,更是关系到外事工作大局的基础工作。因此,研究影响外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外军学员在华期间真正学有所获,是所有教、译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制约外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军外训教学大多采用教译合作模式,教学主体有三教员、译员和学员,三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任何一个主体对教学思路的认识偏差都会影响其质量。 (一)教员对外训教学的认识不足 承担外训教学任务的教员大多是从内训抽调,并非外训专职教员,以致

2、其对外训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照搬照抄内训的教学套路。教员习惯了内训的教学思维,有时会使用给国内学生上课的讲义、课件,忽略了各国学生基础教育背景的差异,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员“激昂陈词”,学生“正襟危坐”,学员由于缺乏对背景知识的理解,课堂收效甚微。二是教员对外训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全面。目前我院的外训教学周期一般都不是太长,每期通常45个月。接受短期培训时,外军学员更重视贴近工作以及作战实际的操作技能的习得,教员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理论上,导致外军学员对我方培训质量的评价不高。 (二)译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薄弱 译员传达的授课信息都是建立在理解与表达的基础之上,而译

3、员翻译出现问题的症结往往就在理解这一环节上。大多数外训译员都是语言专业出身,在校期间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军事科目的学习,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涉猎,这就造成其对诸多专业知识的理解障碍,也谈不上精准确切的翻译。 (三)教、译员之间的配合意识淡薄 在“教员讲授+译员翻译”的教译合作模式中,教员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译员是“教员和学员之间克服语言障碍、体制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桥梁”,二者同为课堂上“配合演出”的有机整体。教、译员的专业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员讲什么、怎样讲以及译员如何译、译多少都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先决因素。教员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而译员拥有深厚的语言功底,这是各自的优势。潜在的问题

4、是,教员往往不懂或略懂外语,主动贴近目标语语境的意识不强;而译员望文生义,甚至随意发挥,导致教、译员在课堂上“各自为战”,学员听得一头雾水,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说起。 (四)学员的个体差异突出 外训教学一般采用“同专业、同语种、不同国籍、不同军衔、不同军兵种混编”的模式,导致教学班学员的能力素质千差万别。首先,绝大多数外军学员并非以英语为母语或常用语言,外训课堂汇集的语言是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英语变体。其次,他们的学历水平有较大差异,从高中到硕士不等,由于不同的教育背景使对专业的了解和理解也就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种现象以理论课尤为凸显。最后,学员来华培训的目的多种多样,有的学员虚心好学,希望在华学到不

5、同的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促进回国后的晋升;而有的则抱着“度假”的心态,认为外训的出发点是做友好工作,不论自身表现好坏,最终都会得到一份满意的学习鉴定,因此,学习的积极性相对不高,这些都给教学实施带来了障碍。 二、提高外训教学质量的途径 要提高外训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教员要主动贴近外军学员的思维实际,译员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二者加强配合,此外还要注意生源质量控制,如此才能确保教学三大主体环环相扣,牢不可破。 (一)教员按需施教 美国学者阿克塞尔罗德(J. Axelrod)把教学方式分为两类“说教型(didactic)”和“唤起型(evocative)”,前

6、者告诉学生“要知道什么”,后者则试图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东西。教员无需过多给学员灌输“他们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要想办法唤起外军学员的思考。比如,我军的一些战术经验也许并不适应其他国家的国情,巴基斯坦军队擅长山地作战,斯里兰卡、哥伦比亚等国却以丛林作战见长,而巴勒斯坦学员却对城市夺控尤为关注,若课堂过多解释我军的战法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教员可在课堂上鼓励提问、观点发表以及讨论切磋,各国学员会根据自己国内的情况、作战经验和工作实际分享见解,与此同时,我方也可以从外军身上学到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促进教学相长。 (二)译员增强知识储备 译员仅仅熟悉课件、教案、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学内容也常

7、常会超出既定的范围,这便需要译员必须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译员须对课程内容从汉语思维上有透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熟知其英语的对应说法,尤其是专业术语要准确。在教学过程中,译员要随时整理总结常用专业知识和相关术语,遇到不懂的要向专业人士请教,确保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这样既避免了用通俗语言向学员解释概念的麻烦,浪费课堂时间,又能够在外军面前展示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学员的认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译员密切配合,相互补台 首先,教、译双方应在课前做好沟通。教员要将讲义、课件提前交予译员进行翻译,译员碰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查阅资料,或向教员请教;译员还要将班级学员的培训经历、任职履历告知教员,以

8、便教员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方式或内容。其次,教员避免照本宣科,译员避免望文生义。教员切忌把译员当成字典,认为我讲什么,译员就能翻什么。教员要尽可能将教案里抽象的学术语言用易于理解的通俗语言表述出来,避免做近义概念辨析。譬如,教学法课堂上谈到教师职业产生的阶段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及专业化四个阶段,译员勉强归类为non-profession, profession,spe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sm,但仔细推敲这几种阶段归类本质上的界限差别并不是太明显,在两种语境下都是模棱两可的分类,不仅给译员带来了尴尬,也会给学员造成课堂言之无物之感。同时,译员不能牵强附会,

9、胡乱猜测。最后,教员发表观点要保持中立,译员要敢于喧宾夺主。教员在讲课过程中要慎用倾向性素材及言论。 (四)控制生源质量,引入分组教学机制 提高外训教学质量还不能忽视生源本身的状况。一般我方的招生简章上对语言能力、专业知识基础都有明确要求,即熟练使用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这四种语言之一,且必须要有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任职经验或基础。因此,学员报道后,我方有必要通过考核及面试对生源进行二次遴选,选拔出那些语言能力过关、真正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学员合为一组,这样便于教、译员有针对性地授课,提高教学层次,有的放矢;对那些缺乏上述四种语言能力或不熟悉所学专业的学员,教、译员要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承训单位也要向上级提交书面建议,要求送训各国把好选拔关,确保优良的生源质量。 外训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教员、译员和学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就专业知识多探讨,就配合问题多沟通,就思维习惯多交流,就教学经验多总结,如此才能在教学中提高知识传授及经验交流的质量和效率,传播中国军事文化和思想,促进并强化外军学员对我国的认同。 (责编 田彩霞)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