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622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童话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题材,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超艺术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惩恶扬善,起到教育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童话,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中的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拟人的手段来塑造超艺术的形象,反映现实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主要的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典型特点是天真活泼,富有幻想和乐于追求快乐。童话体裁正是迎合了小学生这一个性特征,它可以激

2、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因此,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童话,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一、童话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 1、儿童文学在小学课外阅读中的比重 语文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新课标中提出的阅读目标,仅靠课堂上的阅读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要依靠课外阅读来共同完成。通过课外阅读还可以增长学生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读写能力。小学生的课外读物中,2/3以上是儿童文学作品。这是因为非文学读物不如文学读物形象、生动,而成人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远离儿童生活,思想、情感、语言等方面都较深刻,不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所以儿童文学自

3、然而然地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 2、童话在儿童文学中最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小学生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小学生喜爱。 二、童话对小学

4、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质疑、思考的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童话利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塑造出超现实的艺术形象,勾起孩子的兴趣,满足小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了解的欲望,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将童话内容与生活和现实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与相通之处,这对于小学生观察、发现能力有着提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夸张、变形的形象传达,让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得出童话的形象是什么、像什么等思考,而不是简单的、被动地接受现实的结论,有思考的需求,这也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小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童话的幻想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想象力。童话是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生活,是主观幻想和现实生活交流

5、的文学样式。童话的幻想根植于现实生活的虚构,童话反映的生活真实地通过幻想间接地反映出来,它所塑造的超艺术的形象和用场景引起形象感,让学生学会去理解、体会童话的艺术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广度,内化小学生的想象深度。 3、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 童话情节有完整和反复的特点,教学中通过朗读与复述,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由于童话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语言简练明白,富于故事性,也适于讲述。教师通过讲述和有目的地让学生朗读、复述,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而小学生通过复述,可以绑住小学生理解通话中词句,领会语言的色彩,展现作品艺术形象,由此提高小学生对童话的理解,巩固学习效果。因此,小学生复述童话可以提高小学

6、生“说话与思维”的能力。 4、培养小学生形式表演能力 故事性是童话作品的重要特征,童话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各样的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快速适应教学,快熟记忆知识。实践证明,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形象。教学中,还可以将童话内容改变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和表演能力,使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是课堂内容的补充。 三、正确认识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值得提出的是,虽然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在

7、教学中受到语文工具性观念的影响,不少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出现了功利化和表演化的倾向,常此以往,将不利于语文能力的培养。 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语文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在童话的模仿演练过程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