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624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论职高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 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是一个不容改变的现状,如何把数学教好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寻找对策。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在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笔者的几点想法供大家思考。 一 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提问起于数学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沃土,没有情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在老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问题情境若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科学性,学生在这一环境内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各种学习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问题情境创设得好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

2、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体味数学的美好和趣味,产生学习意识和情感共鸣,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 二 创设多种情境教学 1创设趣味故事和数学史话问题情境 如在“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和”一节的教学中,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相加进行计算。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这时我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从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

3、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展。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有如下一个问题情境有甲、乙两个超市同时进行降价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超市第一次打m折销售,第二次打n折销售;乙超市 两次都打 折销售。请问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优惠? 以上问题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的空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去积极思考,便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

4、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3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加深概念理解 如“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如请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否定,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与联系命题1高二(3)班的所有的学生都是男生,否定高二(3)班至少存在一个学生是女生;命题2高二(3)班至少存在一个学生是女生,否定高二(3)班的所有的学生都是男生。 特点与联系命题1是全称命题,它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命题2是特称命题,它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很轻松地理解并掌握了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的概念与写法。 4通过操作试验创设问题情境 讲椭圆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两个小图钉和

5、一长度为定长的细线,将细线的两端固定,用铅笔把细线拉紧,使笔尖在纸上慢慢移动,便可画出一个椭圆。 然后提出问题思考讨论(1)椭圆上的点有何特征?(2)当细线的长等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3)当细线的长小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时,其轨迹是什么?(4)你能给椭圆下一个定义吗?最后教师再揭示本质,给出定义。这样,学生经过了感性认识分析思考后,就能很好地掌握椭圆定义的实质了,不会出现忽略椭圆定义中的定长应大于两定点之间的距离的情况。 5创设“阶梯性”“有序性”问题情境便于学生接受 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反映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使知识的探索过程和获取过程

6、有机统一。其次,必须具有有序性和阶梯性,即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序性。教师设置问题要坡度适中、排列有序、循序渐进,形成有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有阶可上,步步登高”的愉悦感,也才能兴味盎然地接受知识、训练能力、体验成功。如在学习“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后,让学生比较loga3a与loga5a的大小,学生很难回答上来,所以应该补充两个题目作为过渡(1)求loga3与loga5的大小(2)比较loga3与loga5的大小,这样,学生就有了头绪,也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迁移。 6创设纠错情境使学生学会自我诊断 学生在解题时,常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对此,教师应针对

7、学生常犯的一些隐晦错误,创设纠错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研究错误原因,寻找治“错”良方,以弥补学生在知识和逻辑推理上的缺陷,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增强思维的严谨性。如学生常常想当然地把平面几何的有关性质照搬到立体几何中,教师在黑板上很难表示清楚,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想象。所以教师可以应用几何画板设计创作相应的课件,由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课件,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纠错。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创设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契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责任编辑高照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