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700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的训练过程,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

2、发挥。 二、倡导一题多变,诱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中进行一题多变,不仅可通过将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加以改变,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更应强调计算题中的一题多解,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创新思维。 1.应用题一题多解,改变题目的不同条件和问题。 例如“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多少件?”教师引导审题后,要求学生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学生改编后形成了如下问题(1)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还剩几分之几?(2)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发出了几分之几?(3)学校购进图书200件,发到各班共160件,购进的比发出的多几分之几?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展开创新思

3、维活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向纵深发展。 2.计算题中一题多解。 例如“用简便方法计算2532”,教师应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积累的经验去探索解题的方法。结果学生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1)2548;(2)25216;(3)2530+252 综上所解,对于多种解题方法,同样也能达到诱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发散思维的目的。 三、重视说理训练,完善学生思维 说理训练有利于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一工程队,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照这样计算,8人12天能修公路多少米?”针对本题,我们应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分析 1.用由果索因分析 要求出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必须先知道每人每

4、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条件告诉我们4人6天共修公路240米,所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是可求得的,因此,本题列式为24046812。 2.用由因导果分析 已知4人6天修公路240米,可以求得每人每天修公路多少米;已知每人每天修路多少米,那么8人12天修公路多少米就可求出。列式为24046(812)。 3.用推理、假设、探究分析 由题意可知每人每天修公路的米数一定,假设工作的时间不变,人数由4人增加到8人,是原来的2倍,修公路的米数也相应增加到原来的2倍;而时间由6天增加到12天,是原来时间的2倍,所以修公路的米数应是原来的(22)倍。列式为240(84)(126),也就是240(22)。 这种分析

5、思路让学生学会并掌握了说理的训练,优化了应用题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途径的能力,在指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分析解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逻辑性。 四、捕捉教学时机,培养创新思维 1.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民主。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其次,要鼓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它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

6、2.创设问题情境,迸发创新火花。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1)创设信息情境;(2)创设探索情境;(3)创设猜想情境;(4)创设求异情境。 3.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再“创造”。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的。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