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723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试论用“默写式BS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拟从创新的意义、概念、原理等方面,根据自己参与创新教育实践的一些粗浅体会,谈一谈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时机、方式方法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案例分析。通过教学实践对创新教育的一点认识。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在第三条中,构建更加完善的教育体系,(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三)完善高等教育体系,专栏4中强调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的战略融合,。 把创新作为职业教育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创

2、造、创新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创新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明确创新的概念,可以有效的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重视创新教育的时机、手段、方法,利用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方法中的“BS”法(即智力激励法)是一种激发集体创造力的方法。在良好的创造环境中,在智慧场的作用下,激励人们用创新思维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开发创造力的目的。创新教育应在适宜的环境下,应用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训练,重要的是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及思想方法。使他们了解一些创造学的原理、法则。通过一定的实践,初步掌握创造技法,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自觉增强自己的创新

3、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 创造,也叫创新,就是创造性的提出问题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创造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会成果,物质成果)的认识和行为活动。 创造学的两条基本原理(一)创造能力人皆有之。除极少数因患有某些疾病的精神不正常者外,每个正常的人都具有创造的潜力。(二)创造能力可以训练。人的创造潜力,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学习而激发出来,并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国内外大量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一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43年就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创造力组成要素有利于我们深入

4、理解创造力的本质 创造力包括一般创造力、特殊创造才能、创造动机。一般创造力1认知风格,2工作作风,3运用创造方法的能力。一般创造力依赖于训练、创造实践和个性;特殊创造才能1专业知识与技能,2特殊才能。依赖于先天素质。正规教育、训练、社会实践;创造动机1态度,2对自己动机的理解。依赖于1内在动机的最初水平,2社会环境的影响,3减少外部影响的能力。 二、职业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在第七条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中强调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教学改革重要标准,努力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

5、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加强动手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的机会。开展优异学生培养方式试验。 三、创新的环境创新的教师 每个人都具有创新性的潜能,但是把潜在的创新力转化为显示的创新力,必须要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新力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社会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这一环境和氛围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 学校作为学生直接受教育的场所,更应该创设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有研究显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新力形成的两个重要的条件。因此,确立与社会

6、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目标,形成整个学校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气候和土壤。家庭是学生不能选择也不能回避的场所。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更加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有利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的目标,家庭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性品质。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 四、在创新教育中教学主导的作用 陈至立说“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确定新的目标观念。创新教育是追求学生的独特才能,赋予其不重复于前人的

7、崭新的人文品质,发展每一个体的创新个性的教育。教师应转变教学“为考试而教”的现状而确立“为创新而教”的立足点。构建学生主体的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第二教师应努力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第三教学方法应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追求探索现代科学知识,“问题教育法”,“引导发现法”,“研究发现法”等教育方法是具有借鉴和尝试价值的。 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的A?F?奥斯本发明了一套开发创造力的方法,“Brain-storming”即“头脑风暴法”或“智力激励法”。由于这种激发集体

8、创造力的方法能迅速见效而受到创业家重视和推广。“BrainStorming”被简称“BS”法。 下面例举一次学生在“创造学”课堂上,在30分钟内(5组)用635法讨论解决问题的部分内容共有五个问题,每组六个人为一组,每组一个题(可以根据学生的人数增减题目数,此处以30名学生为例)。 1如何管理学生吸烟问题; 2如何解决作业中的难题; 3如何使同学、同事,朋友听从你的意见; 4如何处理用过的教材和笔记本; 5如何改善教室采光; 用“635法每个问题应有108个解决方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应适中,太简单的问题不适合应用此法来讨论,难的问题也不适合在此得到解答。提出的问题应有讨论的余地,而非简单的问

9、答。通过对4个班的教学实践观察,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不乏有创意的想法。课程教学后学生们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在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得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可以看出学生们在适当的启发与良好的环境氛围里,自觉应用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认真的思考,有意识有目的的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培养,训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学效果很好。 创新教育通过思维能力训练,提高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单独设课进行授课讲解外,还应将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思维的训练溶入到各个学科的每一门课中去。同时对学生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对学生家长们进行宣传、培训,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处于一个宽松活泼的利于提高和发展创新能力的环境氛围内。在教学管理中改革那些阻碍学生独创性发展的条例方法,使创新教育落在实处。 参考资料 1北京市科技干部局编.创造学及其应用.北京科学普及,2018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编.创新教育.北京教育科学,2018 3王成军,沈豫浙.应用创造学.北京北京大学,2018.7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