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7445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话议“最佳教育时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最佳教育时机”是指在教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最佳效能的一段时间或某个契机,“最佳教育时机模式”包括最佳教育时机的创设、捕捉、利用与升华.我就以第四单元课题2 元素新授课教学实例,并结合教学案,谈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育最佳时机模式”进行教学的一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1.创设最佳教育时机 本节课,在创设问题引入方面,通过播放相关氢弹爆炸的视频,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你知道制造氢弹的原料氘和氚也属于氢元素吗?回忆上一节课有关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你还记得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吗?即C-12原子(原子核中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其实自然界还有C-13、C-14原子,你

2、是否知道它们也都属于碳元素?这既为学生枯燥无味的元素学习增添一些乐趣,也为元素概念的提出奠定一定的基础.在课的开始,通过上述一系列情境的创设,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始终处在“基于问题”的氛围之中.再从创设一段优美的开场白开始人类生活在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中,再与之打交道的过程中,认识物质世界并变革物质世界.古代实用化学的诞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和变革物质世界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也牵动着人们经常围绕有关物质组成的问题思考,即物质能相互转化,就是说明,不同物质有着相同的本源.那么,这个相同的本源是什么?利用这个时机提出问题什么是元素?告诉学生本节课就是围绕元素及相关内容

3、进行学习.利用恰当的时机,明确教学和学习目的. 2.捕捉最佳教育时机 捕捉教的时机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最佳教育时机”出现时能迅速做出选择和决策,并付之行动.在讲到认识几种氢原子氕、氘、氚时,有几个学生轻轻的在下面讨论,这是不是就是同位素?此时,我刚刚恰巧从这几个学生身边走过,我就将其中一位同学喊了起来,请他将他们刚刚讨论的问题提出来.同时,我快步走到黑板前,在黑板较醒目的位置写上“同位素”这一概念,告诉学生氕、氘、氚就互称氢的同位素.当然,此时我比较恰当的把握住了“度”,没有解释什么叫同位素?(初中课程标准不作要求)仅是让学生知道化学上有同位素这一说法.我刚写完,就有学生提出“老师,我

4、在一些报道中看到利用某某元素的放射性治疗癌症和白血病,这是否就是这些元素的同位素”?接着又有学生提出“老师,我看到测定文物、化石等的年代利用C-14,这也应该是碳的同位素吧”?下面有一学生插嘴说“造的原料好像听老师讲过叫U-235,也是铀的同位素?”.学生用渴求知识的眼神注视着我,作为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学生的化学知识面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他们已经懂得了很多,我在给学生稍加解释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指出大家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作为我们元素知识的拓展.也许,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稍稍给予学生一个点,在全体的努力下就会很快连成线、形成面、织成网.虽然本节课并没有同位素这一内容,但恰当利用

5、这一时机,稍加给学生介绍一些同位素的知识也未尝不可.这样既联系生活实际,又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也许,这与我的课前预设有点相违背,但是我真正体会到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才是最佳的问题.在课堂上更多的利用这些时机,对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好处. 3.利用最佳教育时机 在讲到利用元素概念描述物质的组成时,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知道学生对于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的关系混淆不清,难以理顺这四者的关系.我设计几个简单的判断题,其中之一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种说法不妥当,但又无法准确的说明.这时,有学生举手说“水是

6、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话音刚落,立刻有学生反驳说“元素不能讲个数,应该为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时,大家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各抒己见.我不动声色的将刚才同学的典型说法写在黑板上,并没有立即给出正确的说法.素材来自学生自身,还应该从学生的切身问题入手,抓住这难得的时机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学生对于分子、原子、元素和物质这些概念存在模糊的认识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轻易的就将正确的答案和盘突出,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下次还会出错.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已逐渐能够理清思路,找到上述错误说法的脉络.此时我及时的提出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应该从理顺

7、四者的关系开始.请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水的组成和分子、原子相关知识来认识它们的关系.经过大家的努力,在理顺上述关系的基础上,学生逐渐认识到上述说法的错误所在.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从而学生逐步认识到如何从宏观和微观认识物质,加深对元素的理解. 4.升华最佳教育时机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提出既然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那么就让我们共同认识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带领大家从地壳、海水、生物体细胞、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食品、调味品等多角度认识元素.使学生在元素这种较为枯燥、抽象的课中体会到元素就在身边,离我们很近.化学从生活中来,化学也会到生活中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及有效性.这样的教学处理,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升华.学生在这种教育氛围中进行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养成从我做起,认识身边的化学的意识. 总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把握最佳教育时机,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质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