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7654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艺术 语文是最丰富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诸多知识要素的方法,启发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在课堂上正确使用启发式教学,其作用则立竿见影,会使学生对于所讲内容茅塞顿开,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甚至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启发式教学是老师课堂授课艺术高低的表现和反映。作为教师必须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法加以运用。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一般来讲应从导入新课,课文讲析中的疑难问题的解决,收结全文提高认识等方面加以运用。 一、设计好教学开头,引导学生感受艺术的世界 导语是构成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授课之初,作为学生未必就能知

2、道所讲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从课文全篇来看,导语更是一篇课文的窗户,如果导语运用得好,就能启发学生通过这扇窗户看到课文的全部内容。所以这时的教师如能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导语传递给学生信息,就会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的启发思路前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内容中去,让他们在愉快的学习中解决所学内容,掌握所学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导语的设计并没有现成的、固定的模式,而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导语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一般来讲,对于启发式的导语,可以从自然现象、生活实际、电影电视、历史故事、诗词歌赋及名人名言等方面来设计。例如我在讲敬畏生命一文时,正是初春,校园中刚好种了几棵柳树,

3、柳絮飘飘扬扬,有时竟在教室中久久不忍离去。于是我从自然现象入手,采取了问答的形式把学生逐步引入课堂。于是我先问学生教室里飘的是什么东西?学生齐答柳絮。我又接着问那柳树为什么会飘散这些东西?学生齐答为了播撒种子,繁衍后代。我紧接着又问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何感想?对于类似的现象,台湾作家张晓风又是如何想的呢?这个现象对他有何启示?学习了敬畏生命一文你们就会明白,今天我们就来讲析敬畏生命。通过这样的导语,学生既明白了课文所写内容,又懂得了文章的结构,更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导语就是借助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开启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我在讲王勃的诗杜少府之任蜀州时

4、,我采取了以下的启发式导语同学们,我们曾学过唐诗赠汪伦,其中有两句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写朋友间的真挚感情的,那么还有类似的写朋友间感情的唐诗吗?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讲解中,这就是采用了引用诗词歌赋的方式导入新课,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的求知欲,能够很快地引入正题。 二、课堂上少讲多启,解决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能力 我国现在实行素质教育,学生应是课堂上的主角,而教师只是启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作为教师应首先摆正这种关系,才能摆脱以往费时多、效率低、满堂灌的老的教学模式,才能逐

5、步使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要求相接轨,才能逐步提高授课艺术,提高学生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做好这项工作呢?那就是在课堂上要少讲多启,解决课文内容,提高学生能力。具体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运用有效的教学艺术,解决课堂中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疑难问题较多,包括字、词、句、内容、修辞、表达方式、结构等诸多方面。对于一般较容易的疑难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等方式自己可以解决,而对于较难的疑难问题,特别是较抽象的疑难问题,学生一时又难以解决,这里教师就要由疑而启,使学生顺利走过独木桥。 2.联系所学知识,启发学生前后对照,加深印象 众所周知,教材中各个训练项目的安排是循序渐进的,因而知识内容是

6、前后相继、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这种联系,使学生新旧知识得以沟通,从而加深印象。 三、为课堂设计好艺术性的结尾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成功的经验,不仅仅适用于课文的分析讲解中,还适用于课文的收尾工作。一般来讲,讲完课文后,教师小结起到总结全文,提高学生认识水平的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认识和教学质量。所以,收尾时运用启发式教学一定要启,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课上的启发式教学是适合学生发展,适合学生成长,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是启发他们认识五彩缤纷的社会和自然,让他们在宽松的求知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对于启发式教学不能等闲视之,一定要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找出最佳的启发式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不仅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我们的挑战,让我们扬起时代的风帆,努力拼搏,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而努力奋斗吧!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