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812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策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现我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创新动机,营造创新氛围,以及培养创新能力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动机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和维持。创新动机将直接决定个体从事创新活动的期待,对结果的评价和体验,进而影响其从事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创新动机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2、,为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发好奇心,在情境中揭示矛盾,诱发学生心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例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节课时,运用投影,巧妙地设计了如下情境,导入新课小灵通游数学迷宫,看见“0”在对数字小朋友讲大话“看我的威力,只要我在你们的末尾一站,你们就得乖乖地扩大。”老师让同学治一治“0”的自高自大的毛病。这样的导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愉快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又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看谁最快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计算出一两题时,我已判断完毕

3、。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当初步得出结论后,我又围绕“最简分数”这一学生容易忽视的条件,让学生判断几个非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根据前面的结论,判断出现错误。学生通过讨论,找到错误原因,从而完善了这一规律的认识,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内在动力。 二、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中才能孕育、诞生。因为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在教学中重视给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建立一种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良好气氛,使学生能在一

4、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甚至错误的意见,不盲从和依赖。针对教材的疑难点,有意识地设置争议情境,提供给学生大量讨论问题的机会,造就一种自由交流,敢于发表意见,积极讨论的崭新的课堂景观。如教学小数的性质这节课,在学习新知阶段,我安排了“学生看书自习学生尝试发现质疑小组讨论学生尝试释疑教师启发点拨”五个环节,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交流,积极讨论,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回答问题,甚至让学生当一回“老师”,到黑板前讲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

5、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想场所。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个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疑则有思,疑是思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标新立异”。对于学生的质疑提问,教师要循循善诱,平等对待。如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课时,学生对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有了初步认识,但有的尚未真正理解,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了“书上例题带有单位名称的小数,如果不带有单位名称,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够适用吗?”这一带有指导思维方向,

6、而又富有探讨性的问题,促进各类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强化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常用形式,它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用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任意发散,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产生新信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寻找多种不同的解题途径,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五、重视经验重组,培养创新能力 杜威说教育是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的工作是启迪思维,让学生思考,其价值体现在能创新上。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多一些反思和抽象,发现已有经验的不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7、,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构,获得新的认识,这样创新会与我们相伴。我在教小数的意义时,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素材钢笔每支5.2元、身高1.39米、4个苹果重0.5千克,青歌赛成绩9.25分。这四个素材逐渐抽象,学生很难说出每个数的单位,我先引导学生看前面三个素材有什么共同点。各数字间有什么关系,这时学生会重新寻找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十进制,从而认识小数的抽象意义。对发现的经验进行重组、抽象,获得新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要通过精心组织,认真设计好每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不断探索。 (福建省漳浦实验小学)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