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8456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进行德育渗透 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以德育为导向,以智育为基础,五育并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小学各门学科教育中,都应该贯彻这一基本思路。小学数学虽然以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但仍然要以德育为导向。为此,在小学数学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德育因素和数学所特有的学科因素有机结合,成为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1.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生的思想素养直接影响着祖国未来的国民素质水平,关系着祖国的综合国力,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要帮助他们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激发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培养其为祖国强大、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操。结合数学学科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挖掘课本资源入手。 一是充分利用课本上的例题素材,增进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了解。小学数学课本上,大量数学知识的传授,都是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数学问题出发而导入的,其中富含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课大数的认识中,课本上给出了与北京天安门、四川大熊猫、西藏布达拉宫等相关的数据,教师在讲解相关数学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北京天安门是我国的首都,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级动物,布达拉宫是西藏民族的圣地

3、,从而使学生了解首都、了解祖国的珍稀资源、了解祖国是多民族国家,等等,在了解祖国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热爱之情。 二是结合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使学生从祖国灿烂文化中建立民族自豪感。我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可在讲授相关数学知识时,联系我国历史上相关的数学研究成果、数学家故事,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周率时,讲述祖冲之的故事和成就,使学生在伟大人物的故事中,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得到激励。 三是从课本上的素材拓展延伸,使学生对西方数学的历史有所了解,从而激励学生奋发自强,学习别人的优点,培育为祖国强大、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思想。如教学三年级重叠问题时,教师

4、适时地介绍维恩图的由来和历史,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好数学的意识升华成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情感。 2.充分展示数学的理性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 热爱科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小学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层面,而应该深入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层面,养成学生的现代人意识和素养,这也是数学学科要达到的德育目标之一。 数学是一门阐述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学问。小学数学的内容虽然只是数学最基本的、最浅显的,但在小数据中同样蕴涵着大学问。数学所独具的对称美、统一美、简约美、严谨美、曲线美在各种数字、符号、线条、图形等元素中,得

5、到充分体现。在这些理性之美的展示中,可激发小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逐步具有科学思维的习惯。 要培养科学思维习惯和意识,习得现代人基本素养,教师需要以这一育人目标为导向,深入探索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精练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实施教学的第一环节是“结合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以车轮是圆形的实例,先请学生解释“为什么”,再从学生的不同解释中抓住“能行走”提出为什么其他图形不能滚动?展开探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整理等活动构建对圆的认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数学的价值;帮助学生

6、逐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习惯。 二是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同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简朴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 三是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约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坚毅的学习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如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法则

7、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阅读课本,并进行思考。如4的意义是什么?4转化成+后怎样计算?根据是什么?当得到4=后,将等式左边的算式与右边的结果比较,想一想,分数乘整数应怎样计算?这样通过一个个小问题,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掌握计算法则,培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学生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猜想,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产生新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逐步养成。 3.结合日常生活,将环保知识数学化,渗透生态环保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是当前数学教师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将环保意识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

8、的兴趣,而且能够达到良好的环保教育目的。 一是结合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小学数学教材中图文并茂,其中有着大量蕴涵着生态环保元素的插图和文字内容,数学教师如果能够准确把握这些图文素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就能够使学生在直观认识中、在潜移默化中,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环境教育。如小学数学课本中,大量例题的主题图都红花绿草、有山有水,呈现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面貌;课本中有关熊猫、小兔、松鼠、企鹅、小鸟、猴子等各种小动物的知识内容的引入,尤其是各种珍稀动植物的展现,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如教学三年级重叠问题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教师在学生练习的同时,可以添加各类动物的习性等科普知识,以

9、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们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感。 二是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学用具,培养学生资源节约意识。教师的以身作则,往往是对学生实施教育最好的方式。教师准备教学用具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教具、学具,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内容时,可以利用废纸板、废木条等废弃物,制作相应的教具,通过活生生的废物利用案例,来引导学生形成资源节约意识。同时可以发起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废弃物,自己制作学具,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能力和习惯,做到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三是在数学课外习题设计中,创设保护环境的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环保问题和数学知识相结合,才能使数学和环保教育有机融合,成功达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功效。在各种应用题的设计中,这一方法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 通过数学教学进行德育的渗透,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总而言之,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要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教师只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探索有效教学模式,就能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 素养的形成教育,达到智育和德育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江南新村第一小学)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