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8678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题后反思习惯 培养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达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有章可循。 “学而不思则罔”。同学们在学习数学中常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作练习,没有反思总结,总感觉见到的都是新题,一种题海无边,茫然失错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做好解题后的反思与总结,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知识间的联系进行梳理和总结,以达到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有章可循。下面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认识。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思维过程,保证解答准确。 严密的思维过程是解好数学题的必要条件,反思解题中的关键步骤是否有理有据,是

2、否忽略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书写过程是否规范等。以保证会做的题目准确无误,不留遗憾。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解题方法,选择最优的解题途径。 虽然解好一道题需要耐心,但当你步入冗长繁琐的解题过程时,不妨反思一下条件和结论所涉及的知识之间关系和特征及处理方向,能否改变认识角度,找出更优方法,快速准确求解。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问题特征,形成解题模式,把握解题方向。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题时,典型问题的解答总有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当我们解题后,如果对同一类问题在各种不同的知识背景下采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加以反思和总结,把握特征和规律,形成解题模式,面对综合问题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解题思路,顺利解答。例如立体几何中的二面角

3、的问题,很多同学面对问题处理起来感到很茫然,其实在解题时,根据定义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和隐含的垂直条件,试着去找三垂线及逆定理的条件或棱的垂面等方法,二面角的平面角是不难找到的。又如面对抽象的代数式可结合形式赋予合理的几何意义,问题便迎刃而解。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使知识得以灵活应用。 数学问题就是通过已知和结论的联系,对某些知识点加以考察,检测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反思,能否对条件或结论进行变换,产生新的知识链,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而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例如三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问题就有很大的开放空间三条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侧棱与底面成等角,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内心;侧棱与底面成等角,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外心;三条侧棱两两垂直,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垂心;相对棱垂直这样处理问题势必对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掌握和运用。 总之解题后值得反思的方面很多 反思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如果说智慧是创造的源泉,那么思考就是智慧的起点。人只有在反思和动态的思维过程中才能有能力的提升,没有思考的学习,如同一台机器在按指令运转,永远没有提高。因此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是学习过程中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