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9779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运用建构性评价理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而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传统评价的弊端和建构性评价的优势,提出运用建构性评价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The Use of Constructive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ONG Xiao-li, SONG Fang-fa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Nanjing Nor

2、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trend in the educational reform, which is regarded highly by many countries, and it is also a meaningful topic in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However, evaluation play

3、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So,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and the advantages of constructive evaluation, and suggested to use constructive evaluation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Key words teachers

4、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ve evaluation 1 引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与稳步推进,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当今新课程改革趋势下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的管理工作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能施展才华和健康发展的舞台。而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客观、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开展的一项管理活动,建构性评价是新课程改革趋势下的有效选择。 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1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和必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

5、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完成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主力军。其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是推进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更是促进教师“人”的发展的根本目标。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帮助者,更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施者2。 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重要区别。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培训被纳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条轨道。目前,许多学校相继开展了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的培训活动。近些年来,英特尔、IBM、微软等跨国公司的教师培训项

6、目也竞相进入中国,这大大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的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2 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传统评价体系的弊端 在这种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的潮流中,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仍存在多种问题。例如,在教师专业评价方面,传统的评价方法仍占主导地位。重视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重视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视管理者的评价轻教师的自我评价。这些评价倾向更多的是一种奖惩性的、诊断性的评价,关系到教师的评优和晋级,关注教师的过去,显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然而评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好的评价机制可以使教师了解自己在专业化发展历程中的不

7、足,反思经验,综合认识,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因此,笔者提出运用建构性评价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适应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 3 建构性评价理论 3.1 建构性评价的提出背景 建构性评价理论是由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的古巴和维德比尔特大学的林肯共同提出的。随着对课程改革运动的深刻反省,传统评价方式的弊端日渐显露,受到教育界的猛烈冲击,人们渴望发展评价的新理论和新方法。1972年,在英国丘吉尔大学数位学者聚首,讨论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的创新问题,认为评价不是对预期的教育结果进行测量与描述,而是对整个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3。质性评价由此兴起,并开创新的评价时代,这就是古

8、巴和林肯所说的“第四代评价”。 3.2 建构性评价的特点和作用 建构性评价与以前的评价明显不同。它强调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应在自然情境下,使评价的各方通过对话达成共识,强调评价的服务性功能,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运用建构性评价能很好的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3.2.1 建构性评价强调评价各方共同进行心理建构 评价所表述的不是评价对象真正的、客观的状况,而是评价者(个人或团体)对评价对象的一种主观性的认识,是评价者的心理构建物4。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评价者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反应教师的真实状况。所以评价的结果应不仅是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认识,还要与评价有关的所有

9、人协商达成共同看法。这样就避免了单一的评价者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使最后的结论更加具有合理性全面性。 3.2.2 评价中存在多元的价值判断,推崇价值协调论 由于教师的人格、认知风格与教学方法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同一教育现象也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当教师的观点受到质疑与挑战时,就会更加慎重的得出结论,使自己的证据更加有深度和质量。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允许并且重视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坚持“存异不求同”,注重个体差异。然而有效地评价结果必须是评价双方公认的,这就需要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协调双方的观点,逐渐缩小对评价结果的差距。使双方在一种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2.3 评价重视评价结果的

10、推广与使用,关注教师发展的未来 建构性评价的探究过程是一种“诠释辨证的循环圈”(古巴和林肯)。评价不应终止于评价结果,还要重视评价结果,对其进行分析、反馈,然后推广使用。在此循环圈中逐步的完善评价结果。 3.2.4 建构性评价重视对个人的尊重 在以前的评价活动或评价理念中,往往重视评价者的地位。一旦出现意见分歧,最终的决定权掌握在评价者手里。建构性评价强调对评价对象个人的尊重,使评价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评价对象的自身的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不应只是一种测量,一种描述,一种判断,更是一种建构,具有诊断、激励、组建、发展和提升等多种功能5

11、。因此,建构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有效的选择。 4 构建建构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模式 图1 构建建构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模式图 在此过程模式中(如图1),建构性评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建构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总结反思评价结果,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该文称这种环境为“民主和谐的生态圈”。在此生态圈中,被评价教师与评价者处于同等的评价地位,被评价教师不仅可以充分发表对评价的意见,而且可以提出与评价者不同的观点,改变以往评价者占上风的现象。这就需要建构一种和谐民主的环境,使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协

12、商,共同建构出评价结果或者结论。不同的思想在和谐民主的环境中互相碰撞交流,能够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更加客观。这种结果的共同建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的过程。 (2) 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质性评价方法,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根据作者对几位教师的访谈了解到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培训过程中,通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在培训过程中被培训教师在培训者、管理者的引导下,有意的将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但是培训后,回到课堂,教师的讲课依然只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在培训中习得的知识与技能完全抛置脑后。 建构性评价主张应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

13、强调质性评价方法(质性与量化相结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多的通过感官和思维器官来研究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大量的观察、访谈和实际调查来记录教师的言语信息,表情动作以及授课过程等。根据收集到的真实材料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依赖于真实情境,所以应在在真实情境中,采用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评价,以促进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应用,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3) 强调评价者的多元化、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加速其专业化发展进程。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类评价人员(包括管理人员、领导者、家长、学生和教师自身)的作用,充

14、分重视每位评价者提出的意见。建构性评价与以往的评价不同,他反对在多元评价中选取某种权威性的判断,主张不同价值判断之间的协调,重视评价对象自我评价。 如果教师只顾埋头教学,不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回顾,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就永远无法实现真正地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自我评价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加速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4) 评价结果是以案例报告的形式,并且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推广,表现为一种循环辨证的过程。 这种案例报告不提供对事物对和错的简单描述,也不是对事物普遍意义的规律的总结。它更加倾向于描写评价各方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不同的态度,以及达成的共同建构

15、。使案例的阅读者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利于评价者对评价过程的回顾,有利于其他教师从案例报告中学习,而且也利于评价结果的分析与推广,而不是终结于评价结果的得出。这种评价结果还可以继续作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进程中,以此循环,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5 结束语 总之,建构性评价是古巴和林肯就以往的评价方式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一种新的评价理念,代表了教育评价的发展新方向。这种评价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以及对评价对象的尊重。要求评价为个人的发展服务。这完全符合现代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念。因此,笔者、提出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中运用建构性评价来加快其发展进程的想法。 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