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59917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还语文课以“本色当行”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本色当行”一词出自宋朝词学理论。“当行”指内行,“本色”指词的语言应典雅精当,音律可歌。语文课的本色当行是什么呢?我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文学为己任,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与品位为目标,以使学生的心灵“诗意地栖息”为最高境界。那么,以传统文学为肌理,以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灵魂,构建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框架,便成了我的最终目标。 一、教师首先应加强自己的传统文化积累 语文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给学生留下的良好印象是通过他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是通过他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和灵气逼人的才华展露出来的。作为教师,自己无深厚的

2、文化积淀,是谈不上在备课中把材料信手拈来,在讲课中厚积薄发的。试问古今中外,有哪位大作家不是从本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充分的滋养?有哪位大科学家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加深自己的传统文化积累,我一直致力于大量阅读名家名作,努力背诵古典诗词文赋。记得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当教师自己的积累达到一定的高度时,才能够使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的震撼,在课堂上造成“声闻于野”的气势。因此,大量积累,博览群书,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古典文学,便是我备

3、课的前提。 二、别给自己留下“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遗憾 仅仅只是教师自己去积累还远远不够。高明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阅读、去积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时不免听到教师满怀忧虑的叹息学生们对我所讲的一无所知。其实,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建立一个和学生对话的平台,只有当学生也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师生才能够在语文课堂上自由自在地达到精神的“逍遥游”,才能摩擦出火花,才能产生共鸣。 所以,引导学生去阅读、去探取,而不会发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感叹,是语文教师备课的第二步曲。作为语文教师,我自己在不断阅读积累的同时,更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去积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每年,我都推荐一些富含传统

4、文化的经典作品如古典之殇寂寞圣哲论孟选读等让学生阅读、感悟,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会 只有以上两点同步进行,才能为我的第三步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漫漫求索路,任重而道远 教师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两者有了对话的平台。于是,在精心备课中,把传统文化体现出来,就成了最重要的环节。为了避免形式化与抽象化,下面请允许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我是如何在备课、讲课中,把传统文化适当穿插在教学中的。 案例在给学生介绍鲁迅时,我引用了近代学者王国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境界”为纲,把鲁迅作品及其生平事迹,作品风格及思想意义提炼起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鲁迅于国内

5、革命失败后,国民精神陷于低潮期的苦闷彷徨无出路所具有的思想状态。这一时期,他的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问世,这样,学生便能够了解这一时期他的作品相应的思想和风格。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苦苦追求,上下摸索,终于找出了一条救国救民之路,那就是以杂文为投枪匕首的文学之路。对于这一时期,他的杂文的鼎盛和杂文的风格,学生们便一下子会掌握住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仙台学医到弃医从文,从成立左联到受各派文学阵营的误解与攻击,鲁迅始终是冷静面对,始终是一个在暗夜里荷戟独自战斗、直面惨淡现实的孤独的勇士。这样,学生们便更深一层地感受伟大作家人格的魅力。 面对高中生,

6、文本解读应该适当深刻,内涵更宽广一些。如果只局限于文体自身,势必会越教越浅,把自己和学生都变成井底之蛙,而学习文本又能超越文本,将会视野开阔,既学到知识又涵养了品性。不过在此我还是想强调一下,要根据文本自身特点与古典文学进行知识前后钩连;要师生同步,使交流多一份共同的语言基础,以“知人论世”的理念,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设计的终极目标 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我更致力通过以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们感受到其中所包孕的巨大而深刻的人格典范作用。在我的备课设计中没有太多的花样,在我的课堂上也没有太多热闹无比的大讨论,也许有人要说我已经落后于课改的潮流,太守旧传统。殊不知,今天的新世纪语文课堂上缺少的正是一位能从有限的书本知识生发出无限的供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的老师,缺少的正是视通万里、博览群书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应是一位彰显自己的特色的老师,是一名传统文化的捍卫者。语文课堂应该营造这样一种气场让学生在传统文化这片绿土上心灵诗意地栖息,让他们宠辱不惊,摒弃浮躁,涵养心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江苏江阴长泾中学。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