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020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 课题介绍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作业在学生操作技能的落实、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课外作业则是对这些能力的回忆和巩固。 本课题基于“Intel未来教育”给予的启发,提出了“基于“Intel未来教育”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评价”课题研究,本课题设计出一套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模式。该模式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或任务),通过头脑风暴后教师在课堂内引导任务设计的可行性,然后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上机验证自己的任务设计。具体模式如下图 二、课题环节对学生能力的

2、培养 在本课题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就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正由于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模式,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培养。 1.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在本课题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自主解决的环节,学生要根据教师给出的“聚焦问题”和布置该任务时的情境,在课外设计“内容问题”。 “聚焦问题”是开放的、广泛性的问题,重在引起学生的思维关注,引出学生思考下面的“内容问题”,而“内容问题”则是封闭性的问题,是可以用具体的操作技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课题组成员开设的一节excel复习的公开课中,教师提出了“我心中的大学”这个“焦点”问题,并给出了“

3、2018-2018年中国百所大学的综合数据”、去年本校毕业生被高校录取的成绩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去了解自己心中的大学,要了解些什么内容,我的目标在哪里?我目前的成绩离目标学校有多远?然后课后去设计具体的、可实施的内容问题。 这是一节课的学习,教师给出的问题切入口小,给出的资料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果是一个单元的学习,比如“多媒体作品的设计”、“网页的制作”等,那该问题可以抽象一点,开放一点,能够适应各种兴趣和学习风格,使学生可以得出连教师也未能考虑到的独特答案和创造性方法 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问题的来源均是教师给出,教师设计了一些任务,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任务逐个完成知识点的落实,学生没有参与到问题

4、的设计中来,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而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把知识得以产生的“问题”还给学生。 2.学生合作意识得到加强 在本课题学生实践的第二个环节头脑风暴,明确任务环节,每位同学在本小组中提出自己课后充分考虑的内容问题,小组成员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形成小组的汇总任务。 这个环节还需要教师有个“收”的过程,教师在小组汇总结束后,选择1-2个小组的任务,帮助学生分析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以excel复习的公开课为例,同学们提出的了很多“内容问题”,比如“个大学排名”、“各个大学的强项专业”、“了解目标大学的排名、类型、所在省份、排名变化”,“大学环境和

5、风景”等,这些问题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讨论这个问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得出信息获取的方法,去除一些跟excel操作无关的问题,最后形成本小组的任务和知识技能。 从教学环境构建上看,这个环节它完全突破了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把作业的设计由教师转变成学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资源共享、教法研讨等环节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火花而无须压抑,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3.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加强 本课题学生实践的第三个环节活动探究,上机验证环节,则是学生自主学习落实技能的环节。 学生根据本小组修改后的“内容问题”尝试用计算机操作来实现,如学生要完成“了解目标大学的

6、综合排名”这个“内容问题”,得先把它转化成“对前100所大学计算总分并排名”这个具体任务描述,然后再内化成“1、在网页中复制数据到excel;2、用公式计算总分;3、按总分降序排序;4、填上名次”这四个知识技能,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和信息利用的能力。 该环节,是学生用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具体任务设计的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验证,去探索。鼓励学生利用书本、网站帮助、小组成员互助等多方面求助渠道去解决碰到的问题。这个时候,老师就是帮助者的角色,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指导。教师关注的重要对象是操作技能特别优秀的或是特别薄弱的学生。 4、学生反思能力得到加强 本课题的最后

7、以个环节反思总结,融会贯通。学生在课后反思、总结自己所学的新的知识技能,达到进一步提高所学的知识,真正理解知识技能,融会贯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这个环节是我们以往教学很少使用的,而我们信息技术的特级教师北大附中的李冬梅却是用的得心应手,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她在博客上这样写着“在陆续阅读学生总结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总结不仅让学生梳理了信息技术课上的收获与不足,还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学生的总结,不仅让他们自己的知识技能得以梳理和巩固,对自身存在问题不足得以剖析,让教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如果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反思,一旦

8、反思成为习惯,将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财富。 三、展望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同时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真切的人文关怀。“基于Intel未来教育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与评价”课题正符合了这个理念,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和解决直到最后的评价,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问题来源于学生,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也来源于学生,教师的角色就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帮助者。 重视“学的形成”的信息技术作业设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本课题旨在提供一种思路,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培养出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第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