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0242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重视语文教学 避免教学误区 现今,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初中语文学科的关注也越来越多,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然而,现今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步伐已明显滞后于中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围绕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及反思。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新课程标准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一些教师由于对新课标的曲解而走入语文教学的误区。静心、理智地反思这些误区,对教师以后的语文教学定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误区一、过分强调人文性,忽视了工具性 由于新课标强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2、养,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和地位,于是在语文教学中,不注重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训练,忽视学生读、背、写能力的培养,而是想方设法出花样,脱离文本,架空分析,忽视能力,抛弃训练,这样一来,语文彻底被“异化”了。 作为真正面目的语文必须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有机融合。教学中也应该如此,该精讲的语文知识还要大力讲,反复讲;该训练的方面还需要训练,不能因为怕偏离人文性,而忽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基本要求,要让他们先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有了基本的语文功底,然后才能谈上审美、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素养,也才能谈得上人文素养,语文课要

3、始终坚持以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为语文教学的根本,这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毋庸置疑的。 误区二、分强调学生主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等,把学生当作有一定潜能的人,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人们不愿看到的现象课堂上,教师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看书、讨论,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问题也没有适当的启发和指导。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讨论,表面看来比较热烈,但究竟他们在讨论什么很难知晓。

4、殊不知,有些学生在自由讨论时,东拉西扯,脱离讨论探究的问题,结果是一节课结束了,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很少,甚至没有,既浪费时间,又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又要强调教师的点拨与精讲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双方智慧火花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精彩点拨,优美语言,精辟论述,透彻分析,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目标,便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更便于掌握学生讨论时是否脱离讨论话题,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也有助于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组织纪

5、律观念。 误区三、过分准求创新,忽视教学本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呈现教学内容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部分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形式的新奇,在上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时,把大量的课前备课时间用于课件的精美制作上,而无暇去备教材、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但要知道,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活,因为设计的程序不易更改,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把时间更多地关注在课件的播放切换上。尤其是对操作课件不很熟练的教师来说,只能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于是,课堂上本该被关注的学生这一主体却被忽视了,整个课堂变成频频切换画面的

6、课件展示会,从而使教师课堂关注对象严重错位。 误区四、过分表扬,忽视点播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重点是以“赏识”为主,充分尊重学生,呵护学生,让学生在被鼓励和表扬中充满自信、开阔思维、发展潜能,以达到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但每个教师都应明白表扬激励与批评惩罚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表扬固然是每个学生所期望的,但真诚地又恰如其分地批评,同样也会促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这比廉价的表扬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赏识和批评应在教育中并存,没有了“赏识”教育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没有了“批评”教育就变得虚伪,只有合理真实地评价学生,学生才能积极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能因害怕改革中出现问题而不去改革。教师不但要勇于面对问题,更要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不断反思,更应该在反思中防患于未然。在新课程实施的道路上,只要教师善于反思,就一定能少犯些错误,多做些成绩,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