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060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预习之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预习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初步发现问题的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课前浏览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最近的发展区,以便进一步地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容量和教学进度等方案,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现结合“认识钟表”的教学片断,谈谈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环节一预习开路,发现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分钟的效率,我设计了课前预习环节。预习要求如下 仔细观察钟表,你一定会发现上面有一些数字和三个不同的针,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吗? 观察长针和短针,它们是怎样走的?它们是如何表示时间的?

2、 你能在钟面模型上画出时针和分针以表示整时吗? 你发现了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父母或在网上查找资料。 环节二针对学情,以学定教 师从预习中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钟面上有个大格和个小格,分钟就是一小时。(学生上台在学具钟上指出大格和小格) 生我还知道时针走大格是小时,分针走小格是分钟,秒针走小格是秒。 师你们课前一定画了很多整时的钟面,谁愿意把自己画的整时钟面展示出来?(教师指导学生按顺序把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这里有这么多钟面,你们是怎么认这些时间的? 生分针都指向,时针也都指着数字,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通过预习,学生都认同这个规律) 师(出示教具)这里分针靠近,

3、但没有指向,分针指向这里(指向是和之间),时针指向这个位置(指的是接近),现在是时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准确地讲应该是几时? 生1就要到时了。 生2大约时。 生3这里不到时,时多一点也叫大约时。 师你能把你说的这种情况拨给大家看看吗?(生上台拨时分) 师(追问)那这样还是大约时吗?(拨时分;时分;时分) 师在预习中,你们还学会了什么? 生1我知道分针走的速度比时针快,分针走小格,时针走一大格。 生2我发现时针、分针一般不会同时指向一个数字。 师猜想一下,时针和分针是否任何情况下一定不会重合呢? (学生动手拨一拨) 生时针和分针在点的时候会重合。 这里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对钟

4、表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把所有的新知识都一一呈现,而是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还要注重拓展和延伸,力求使学生在预习后上课既觉得轻松,又能有更多的收获。此外,在教学中要注意 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 小学数学课程新课标(版)明确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是有所准备的。教师在课上应尊重学生的预习基础,教师一句“从预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就能叩开学生现有认识的大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实现课前预习与课堂实

5、施的有效链接,将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到底。针对学生在汇报预习成果中暴露的问题开展教学,是这节课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重视课堂的生成资源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预习,肯定会提前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学生汇报中对于“发现钟面上是点”这一个问题,教师没有巧妙地规避,而是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展开论述。这既是对学生发现的肯定,也是给在预习中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学生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整节课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收获和困惑来实施教学,课堂生成的资源比较丰富,在反馈中出现的各种小错误,成为现成的教学资源。学生在相互探讨、相互启发中建构起整时的认读方法。 创新课堂的组织形式 预习之后,一部分学生已经粗略地了解知识,但并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平台,让学生做“小老师”,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每天都是教师站在台上讲,毫无新鲜感。何不让孩子也站在讲台上,由孩子和孩子面对面地交流、面对面地探究。孩子喜欢刺激、喜欢新鲜、敢于挑战,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激活了。让学生站在讲台上,符合他们想表现、喜欢表现的心理;坐在下面的学生也很轻松,无压力,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无拘无束,快乐学习,这符合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好交流的心理特征。 (责编罗艳)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