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861061 上传时间:2019-0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预习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旨在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依据学生实际有效设计预习卡并正确实施,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预习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一、预习卡的设计实施 (一)预习卡的内容 我们根据不同学段的学

2、生设计了不同的预习卡,预习卡的基本内容框架包括“学习目标” “方法与技巧” “练一练” “自我评价”四个部分。 “学习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预习,能够清楚本次预习的目的和方向,检测自己预习的效果;“方法与技巧”是检验学生通过预习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能够达到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并对将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概括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总结;“练一练”这一环节并没有对学生做出具体的要求,也没有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将自己认为能够解决的问题呈现给老师和同学,进而清楚哪些问题是通过预习可以解决的,哪些问题必须要上课认真听讲才能完成;“自

3、我评价”环节是学生对本次预习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的总结和概括,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新课的认识,让学生了解自己对新课的掌握程度,及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二)预习卡的实施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介绍预习卡使用的目的和方法,以及课堂上教师的运用等问题,征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2.正确使用预习卡。课前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份预习卡,让他们按照学习目标要求自学课本,完成其他内容;再通过“自我评价”环节,反思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与同学交流解决。 第一步,先把预习卡认真读两遍。要求读流利,解决不认识的字。目的是让学生对预习卡的内容有初步的感知,为下一步的

4、预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再把课本的预习内容看两遍。要求观察主题图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你问我说”里的问题先独立思考,再看书上的介绍与自己思考的有什么异同。 第三步,结合预习卡的提示,有目的地阅读,并回答问题。要求预习卡上的问题,读一道试着解决一道,并给爸爸妈妈说一说。 第四步,记录疑问。在预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询问老师或和同学交流解决。 3.学会交流预习卡。先由小组长读预习卡上的第一个问题,并分别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回答,如果答案不完整,可互相补充,直至完善。交流完预习卡后,小组内要根据交流的情况选出最优答案并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4.教学部每两个月组织一

5、次预习卡使用展评,让学生、教师轮流参观。通过展评,学生使用预习卡的热情越来越高,而且也让教师在参观交流中相互学习、成果共享,进一步促进了预习卡的设计、使用。 二、对预习卡的认识和讨论 预习卡的使用设想很好,但没有教师的检查与监督,效果就会打折扣。 首先,预习过程本身产生了学生分层。由于学生基础及生活环境有异,学习的习惯、积极性不同,以及家长的配合程度差别,导致预习结果各式各样,在检查预习卡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有部分学生往往连概念都找不全,更谈不上完成过关检测,这样导致课一开始就出现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为此,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教育,悉心辅导,让学生明白使用预习卡的好处,同时多关注学困生,多给予鼓励和表扬,逐步提高其预习能力。 其次,针对不同课型预习卡的设计还不完善。数学课包括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活动课四种基本课型,每一种课型使用预习卡的形式和目标要求是不同的,现在的实践仅限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并不完善。而且,在使用中也出现了题量过大、个别题目偏难的问题。对此,组内老师应及时交流修改,认真反思,积累经验及资料,为以后其他教师对预习卡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总之,预习卡的设计是依据学生实际设计的,减少了教师对教辅材料的过度依赖,使课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角。 (责编 黄春香)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